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第110章 狄胖胖在身邊就挺安心(1/3)

    李彥和苗神客出了大明宮,翻身上馬。

    一路上,兩人聊得挺好。

    主要是苗神客曲意奉承。

    北門學士,號稱位卑權重,以區區六品職位,分宰相之權。

    不過這個權,其實全是武後的延伸。

    當武後權勢衰退,北門學士的風光,也隨之消失。

    如果不是看在帝後的麵子,入閣宰相會給你們這群小嘍囉分權?

    最悲劇的,他們花費數年心血,編撰了大量宣傳武後執政理論的理論著作,努力提高武後的個人形象與威信。

    結果被武敏之用一場法會的時間,毀了個七七八八。

    直到這時,苗神客才發現自身的渺小。

    因此對李彥這種無論是身世背景,還是官職品階,都比他們強的自己人,態度那叫一個熱情。

    李彥對於這種筆杆子智囊團,自然也不會輕視,請教道:“關於賈思博之案,苗佐郎可有教我?”

    苗神客的官職是著作佐郎,從六品上,趕忙答道:“李機宜客氣了,下官有些淺見,但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

    李彥明白,這是要說人壞話了,點了點頭道:“苗佐郎來我府上吧,我們詳談。”

    回到衛國公府上,李彥將苗神客帶到偏廳,讓人奉上茶飲。

    苗神客品了品,不太習慣,但還是有滋有味的喝了起來。

    直到仆從退下,沒了外人,這位北門學士開始直言:“李機宜想要審問賈思博,從他口中得到情報,最大的難點不在外,而是內衛的崔閣領。”

    李彥其實並不想從賈思博身上找突破口,不過這件事就不必跟這位說了,眉頭微揚:“願聞其詳。”

    苗神客道:“這位刑部侍郎,家學淵源,為人高傲,有入閣之意,卻慢了裴尚書一步。”

    涼州都督裴思簡如今已經升官,進兵部尚書,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唐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綜理政務,共議國政。

    中書令、侍中和尚書仆射,分別是這三省的長官,也就是宰相。

    但李世民自己當過尚書令,他做皇帝後沒有臣子敢做尚書令,於是尚書令一職空懸,改以左右仆射(yè),為尚書高官官。

    所以理論上說,唐朝的群相製度,會有六位宰相,兩位中書令、兩位門下侍中和尚書左右仆射。

    但“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出現,意謂與中書令和侍中相同,讓宰相位置變得靈活許多,裴思簡任兵部尚書,又並同中書門下三品,那就是標準的宰相之位,擁有參與三省決議的權力。

    這一步至關重要,顯然在涼州的功績是關鍵推動,如果崔守業早早就盯著宰相的位置,卻被裴思簡捷足先登,自然不甘。

    再加上崔守業本來就是刑部侍郎,前段時間主持審問賈思博的主官就是他,結果並無成果,萬一落在別人手上交代出什麽,他顏麵何存?

    於公於私,崔守業都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一定想把賈思博的價值牢牢抓在手裏。

    “崔守業,這名字起的倒是不錯,他父親就是宰相,這是想世襲啊!”

    李彥明白了這個關係後,心中調侃一句,開口問道:“那李閣領呢?他會不會站在崔閣領一邊?”

    李閣領是李義琰,一位為人剛正的老先生,苗神客搖頭道:“李閣領倒是不會偏幫崔閣領,但也不會偏幫我們。”

    李彥奇道:“那單單崔閣領一人,沒辦法影響大局吧?”

    內衛五位閣領,丘英自不必說,裴行儉和安元壽也是他的人脈,單就崔守業一人……

    苗神客苦笑:“李機宜恐怕不知道,十二位機宜使裏麵,崔閣領的影響很大,或有半數願意聽他調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