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第108章 李元芳真乃奇人也!(2/3)

    李彥叮囑道:“多多益善,如今吐蕃威震西域諸國,商人逐利,要小心那些人反複,巡察卒的名額不要吝嗇,可賜予商人子弟,讓他們盡力,在商隊上投資一二,也可以作為內衛收益,作為財政來源。”

    安神感有些奇怪:“六郎,聖人給予我們內衛便宜行事之權,包括財物支出,何必舍近求遠?”

    李彥笑道:“聖人寬宏,我等為人臣的,要本本分分。”

    屁!

    就因為那是李治!

    對於這位聖人的放權,李彥警惕非常。

    內衛靈活的財政手段,形式有些像宋朝的公使錢。

    公使錢,原本是朝廷批給地方政府,用於招待過往官員的行政經費,後來使用範圍逐漸變大,到了宋夏戰爭時期,種世衡、狄青、張亢、滕宗諒等人,都有把這些錢花在了收買間諜,資助商賈等方麵,用錢收買人心,砸重金鼓舞士卒。

    在一線做事需要便宜行事,原本無可厚非,但這裏麵自然有許多不清不楚的地方。

    於是乎,由於範仲淹新政改革,朝廷改革保守兩派鬥爭,四位邊關大員,一起遭到彈劾。

    禦史彈劾四將貪汙腐敗,範仲淹不得不下場,歐陽修和稀泥。

    即便如此,最後除了被定義為不通法律的武夫狄青,反倒引發高層注意因禍得福外,其他三位都很慘。

    《嶽陽樓記》的開篇“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就是講滕宗諒因此案導致的政治生命結束。

    學曆史就是有這好處,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參考各個時代的情況,總有類似的參照對應。

    李彥毫不懷疑,內衛一旦也使用類似於公使錢這樣靈活變通的錢財,日後李治絕對會從這條入手。

    再有功勞,一個貪腐罪責,也能把人擼下去。

    這位聖人在規則之內坑臣子的手段,爐火純青。

    所以既然安氏有胡商的路子,他當然要好好運用起來,手下不該碰的錢不要碰,寧願自己去賺。

    叮囑完安神感後,李彥看向郭元振:“元振,你也是今科趕考的士子,我的同窗好友康達,就交給你了。”

    郭元振微笑起身:“請李機宜放心,我打聽了不少考官的喜好,還以為用不上呢,康小郎君來了可太好了!”

    李彥笑道:“你的科舉水平,我是相信的。”

    這話真不假,郭元振出身平平,文化水平也一般,可曆史上的兩年後,他會以十八歲的年紀考中進士。

    那不是明經科,是幾乎輪不到外地人染指的進士科!

    賈思博知道了,得羨慕死,大唐無數詩人才子知道了,除了王勃外,都要捶胸頓足。

    憑什麽啊!

    奇怪的是,郭元振十八歲高中進士,可以說春風得意,但以進士及第的功名,在一個窮縣幹縣尉。

    一幹就是近二十年,都沒有得到升遷,比狄仁傑還慘。

    所以李彥有理由懷疑,這是主考官的套路。

    外地考生都覺得,進士都被長安二館六學包攬是吧,那我們就錄取幾個窮地方低出身的,以示公正!

    郭元振中了大獎,成了考官故意樹立的一個典型,可能也與他會揣摩考官喜好有關。

    但中了進士後,後麵的升官提拔,還是按照家世背景來,有名無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