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諸天從四合院開始

第133章 暗潮湧動(上架求訂閱)(1/2)

    清末時期,各省都在開辦新學,其他省份差不多都隻開了一家,陝西卻是兩家,除了陝西大學堂之外,弘道書院也改為弘道大學堂,並聘請日本教習教授日語、格致、體操等課程。

    李明浩如今在陝西頗有聲望,所以弘道大學堂也派人來請李明浩擔任教習,李明浩衡量一番,最終還是選擇了陝西大學堂。

    一來陝西大學堂在西安城裏,弘道大學堂在三原縣,無論距離還是環境,陝西大學堂都比較占優。

    二來陝西大學堂的經費也要寬裕許多,弘道學堂開辦時隻有八千多兩銀子的經費,陝西大學堂第一筆經費就是兩萬兩。

    三來陝西大學堂師資力量同樣勝出許多,按照時下規定,新式學堂應該有經學、政法、文學、格致、醫、農、工、商等八科,而大學堂最少也要有三科,陝西大學堂完全符合這一標準,弘道大學堂則還不夠三科。

    再加上有李異材這樣的熟人,所以李明浩最終選擇了陝西大學堂,接受了陝西大學堂的聘書,成為學堂教習。

    李明浩和學校約定,每周去學校上三天課,剩餘時間他自由安排,畢竟他在白鹿原還有這麽大的攤子呢。

    而且這還可以跟陝西大學堂形成良性互動,其餘地方就算開辦新式學堂,也多是學習理論知識,缺少實踐的機會,而有了這家工廠,就可以讓學機械、紡織、商科乃至化學、物理的學生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步自然迅速。

    滿清倒台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習新學的學生找不到工作,能進朝廷當官的是少數,而滿清也沒有這麽多醫院、工廠、商行……給他們提供對口的專業崗位,他們心中自然覺得不甘。

    這些人有知識、有能力、有人脈,家中經濟條件也在水平線以上,畢竟窮人家可沒錢送他們進新學學堂,原著小說裏,白鹿原也隻有鹿家和白家的孩子能去學習新學,其他人家的孩子早就回家種地了。

    這樣的人是革命黨的天然支持者,革命黨也通過他們將革命理念傳遍全國,所以日後才能形成燎原之勢,武昌那邊一動,看似龐然大物的滿清朝廷便轟然倒塌,再也無力回天。

    但正因為這個原因,革命黨雖然能夠奪去天下,卻因為缺少做事的經驗以及軍事支持,無法迅速建立起可靠的政權來,導致勝利果實被其他人竊取。

    從白鹿原的經曆也可以看出一二,滿清的時候,白鹿原是白嘉軒、鹿子霖、田福賢這些人說了算,革命之後還是他們管事,隻是換成了總鄉約、鄉約的名字而已,治理地方的規則也就是老派文人朱先生製定的鄉約,幾乎沒有變化。

    光學書本上的知識不夠,還需要經過實踐的鍛煉才知道事情該怎麽做,這些學生在工廠裏熟悉了管理流程,技術得到了加強,了解了商業運作的核心…….如此以來,等他們畢業之後,就能很快派上用場了。

    那怕是陝西省沒有足夠的工廠、商行給他們提供就業崗位,他們也能自己合夥先從小工廠辦起,之後再慢慢做大。

    等革命之後,他們進入新政府,也不會被守舊派輕鬆忽悠成功,並且可以利用自己的學識經驗,製定適合本土的工商業發展政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