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諸天從四合院開始

第130章 送行(1/2)

    鞭炮響過之後,李明浩、周梅村、劉古愚一起掀開了紅綢遮著的招牌,看到招牌上保富機器紡織廠幾個字,劉古愚激動地熱淚盈眶。

    李明浩知道劉古愚一直將沒辦成保富機器紡織局視為最大的遺憾,現如今把自家工廠叫這個也是了結他的心願。

    雖然有李明浩這樣的穿越者主持,但是由於陝西新式人才稀缺,所以在開工之初還是遇到了不少麻煩,或是由於工人操作不當,或是因為管理出現疏漏,好在李明浩從沒想過能一蹴而就,依舊保持了平和的心態。

    周梅村、於伯循等人也知道新式工廠辦起來有多難,而且廠子的錢還有富餘,所以也能接受這些問題。

    隨著磨合的深入,以及李明浩的不斷調整,保富機器紡織廠漸漸上了正軌,織出來的布匹質量越來越好,成本也在一批批下降。

    “好好好,這些布已經不比我在上海看到的洋布差了。”新一批布匹下線之後,周梅村輕輕撫摸成布,滿臉都是喜色。

    “這麽寬的布幅,肯定能賣出好價錢來!”新織出來的布除了光澤度、細密均勻程度遠勝土布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布幅也比土布寬很多。

    土布都是用老式手工織機紡織而成的,人的雙臂尺度有限,織出來的布寬度自然受到製約。

    然而在實際使用中,平時做衣服還好,影響不是很大,可要製作旗幟、帳篷等尺度較大的織物時,土布的布幅就有些不夠用了,必須將好幾匹布縫合起來使用才行,終究不如整幅的布匹使用起來方便。

    周梅村家從事布匹生意多年,深知道土布的這一缺陷,以此作為賣點絕對可以讓這批布匹賣個好價錢。

    和周梅村合作算是解決了李明浩的大問題,他再也不為產品的銷路問題操心了,周家的銷售網絡近到西安,遠到迪化,可謂是遍及西北,以他們的銷售能力,全部吃下這批布都沒問題。

    如此以來,李明浩就可以把全部心思放在生產上了,繼續升級機器、改進生產工藝自不必說,領先時代的見識和八級工、七級工的技術水平讓他擁有足夠的技術水平來完成這些工作。

    除此之外,他也沒忘了原料和周圍村子的穩定,田家人雖然被打退,卻並不意味著他就可以安枕無憂。

    保富機器紡織廠的出現必定會對周邊手工紡織業產生巨大的衝擊,許多老百姓都指望能用自家織成的土布換取錢財以填補家用,隨著紡織廠的技術提升和規模不斷擴大,他們的生存空間就會越來越少。

    這個問題要是不解決,遲早會有無數破產的織戶湧上門來,想要燒了他的工廠,所以必須得提前做出安排。

    李明浩采取了兩種手段,首先優先在周邊招工,給的工錢也很厚道,如此就可以把這些人家和工廠綁在一起,要是有織戶打算鬧事,他們肯定會站在工廠這邊,維護自己的利益。

    其次,這些織戶家中大多都種有棉花,要是可以讓他們的棉花增產,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他們因為土布失去市場而遭受的損失。

    所以李明浩又拜托李儀祉勘查白鹿原周邊地形,拿出了一套科學合理的灌溉水渠建設方案,有這位後世的水利大師出馬,這點小事情肯定不在話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