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諸天從四合院開始

第124章 去涇陽(1/2)

    今天有些晚了,於是劉古愚便專心看圖紙,當年李鴻章在上海興建機器織布局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極大轟動,劉古愚也有心效仿,為籌備陝西保富機器織布局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所以對機器織布並不陌生,圖紙還是能看懂一些的。

    但他終究是舊文人出身,隻能看到表麵,缺乏成體係的認識,好在有李明浩在,但凡有不懂的地方,李明浩便在旁邊解說。

    劉古愚聽後感覺大有收獲,忍不住讚道,“老夫自以為在新學和興辦實業方麵,雖比不上上海等沿海一代的大家,但在西北勉強也能勝人一籌,沒想到今日卻在嘉軒你這兒漲了見識,今日一會大有收獲啊。”

    “都是先生教得好!”李明浩謙虛地說道,倆人相互切磋,一直到深夜方才各自睡去。

    第二天一早,劉古愚便催促著前往白鹿原,查看工廠修建情況,於是三人一起上路,緊趕慢趕隻花了一個時辰便抵達現場。

    如今現場正是熱火朝天,李明浩工錢給的足,夥食也好,大家夥幹得自然賣力,眼瞅著工人已經初具雛形,肯定能提前完工。

    “好好好!涇陽那邊還在商量著買地,你這邊都要建成了!”眼見如此,劉古愚心中的傾向又有所偏移。

    再進到裏麵,隻見果然如同圖紙上所示,工廠布局合理,能夠極大地提升生產效率。

    最後去看於伯循買回來的機器,好幾樣已經被拆開擺在那裏,劉古愚一時有所不解,李明浩便給他說起了自己的改進計劃。

    不管是西洋人也好,東洋人也罷,賣到中國來的機器肯定都不是最先進的,要是完全按照他們的設計來裝配開工,生產出來的布匹在成本上依舊比不過洋布,所以必須得改進才行。

    “如今市麵上主要是英國的細布和美國的粗布,據上海那邊傳來的消息,洋布如今約莫已經占到國內棉布供應的三成以上,無論幅寬、質量和價格都勝過土布不少,沿海一帶,將土布打得落花流水。”

    “昔日鬆江號稱衣被天下,無數織戶依靠土布為生,然而當下,在洋布的衝擊下,織戶破產無數;西安地處內陸,眼下看起來似乎還好點,可若是不奮發圖強,遲早也會步鬆江一帶的後塵啊。”李明浩歎道。

    大工業生產的威力,根本不是小農經濟能抵擋的,在低廉的價格麵前,土布根本毫無競爭力,把希望寄托到閉關鎖國或者民眾自發抵製都是妄想。

    無論滿清朝廷還是日後的民國,都沒有能力將洋貨擋在國門之外;至於民眾抵製隻能起一時的作用,時間一長,為了生活,民眾還是會選擇更便宜的布匹。

    “是啊,如今光沿海一帶就夠洋人吃的了,暫時還顧不上內陸,可再過幾年,等沿海一帶都是洋布的時候,為了賺錢,他們還是會把洋布送到西安來,到那時候,關中平原的織戶就要倒黴了!”劉古愚也看到了這一點。

    “所以機器織布實乃大勢所趨,咱們也得建自己的機器織布廠!”倆人在這一點上達成了共識。

    “先生,您來看這間車間。”李明浩又把劉古愚引到旁邊,“如今不管蒸汽機也好,織布機也罷,不是從西洋人那裏買的,就是從東洋人那裏購置,此事就好比太阿倒持,斷然不能長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