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諸天從四合院開始

第122章 紡織城(1/2)

    “這些年,我看了不少新學方麵的書,發現興建工廠可不簡單,單就工廠選址、機器購置來說,都很有講究!”

    李明浩還舉了幾個例子,“昔日張香帥在漢陽興辦鐵廠,共耗費五百萬兩之巨,然而漢陽鐵廠所煉鋼料竟然不符合鐵路鋼軌的要求,經營陷入困境。”

    “究其原因,便是機器選擇不當的緣故;最初在采購機器時,設備廠曾提出要將鐵礦石拿去化驗,卻被張香帥一口拒絕,他的理由是:中國地大物博,老祖宗煉鐵煉了幾千年,礦石是好是壞還用你外國人教?”

    “結果,漢陽鐵廠從英國購買了當時最先進的煉鋼爐,這種煉鋼爐隻適合煉含磷量較少的鐵礦,而張香帥采購的卻是大冶鐵礦的礦砂,自然就煉不出好鋼來。”

    張之洞和漢陽鐵廠的故事,那可是上過教科書的,至今李明浩還清晰地記得;張香帥在國內以興辦工業而著稱,連他都是這樣,更何況其它人?

    “不過興辦漢陽鐵廠也並非全無是處,起碼選址就非常合適,漢陽地處長江沿岸,水運通暢,無論是運送煤礦、鐵礦還是把生產出來的鋼鐵賣出去,運輸都不是問題,所以漢陽鐵廠還有救!”

    日後漢陽一直是國內的鋼鐵生產中心,在民國時期、新中國時期都為鋼鐵工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其選址合適便是重要原因。

    “想要興辦紡織廠,也要選擇交通便利之地,如此煤礦、棉花還有紡織出來的布匹才好運輸,同時還要有水,紡織廠日常用水需求頗大,要是距離水源過遠,那可開不下去!”李明浩解釋道。

    井勿幕聽了若有所思,“棉花的話,白鹿原就有不少,煤礦的話,就隻能從銅川運過來,所以必須靠近大道。”

    “銅川煤礦固然不錯,但陸路運輸還是貴了些,不過好在我們滋水縣也有煤礦。”陝西是煤礦大省,煤礦主要埋藏在陝北、銅川等地,但這並不代表其它地方就沒有煤礦。

    滋水縣的煤礦產業無論質量還是儲量,肯定都不如陝北,但李明浩要開的隻是一家小紡織廠,靠縣裏的煤礦足夠了。

    從縣裏買煤路途短,成本相對較低,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如今有實力開礦的都是大戶人家,跟他們達成合作,對保護自己的產業也頗有好處,他就算想反對,也得考慮下自己挖出來的煤還能賣給誰去。

    一路走到日後紡織城的所在地,李明浩方才停了下來,新中國選擇在這裏建立西北紡織工業中心,是因為隴海線的便利,依靠鐵路運輸可以匯集煤礦、棉花等資源,也便於把成品銷往全國各地。

    現如今隴海線還沒建成,不過好在這裏並非隻能采取鐵路運輸,紡織城挨著滻河,可以利用滻河、灞河、黃河的水運優勢,同時還能解決紡織廠的用水問題。

    而且這裏距離西安城也不遠,紡織出來的布匹運進城裏就能銷售,能夠節省大量的運輸成本。

    挨著城又沒進城,遇到城中的官員大戶的阻礙也能少一些,所以李明浩早就盯上這塊地方了。

    關中平原靠近水源的土地肯定是最上等的,一般人家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斷然不會出售,不過河邊總有一些碼頭、貨棧等不是耕地的土地,而且也總些人家難免遇到邁不過去的門檻,要不然怎麽會有千年地換八百主的諺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