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是怎麽煉成的曾毅高靜

第124章 品牌化戰略(1/2)

    所以曾毅決定還是跟他說吧,也算是盡到了做朋友的情誼。

    “產品創新目前對於黃江廠來說,還是不太能夠做到的,哪怕就是編製的問題能夠解決,但是人才始終難找。”曾毅又說道。

    現在黃江廠的拳頭產品也就是農村使用的半自動收割機,可是那東西要搞成全自動的,就得需要精密的製造機器,包括高端的設計和生產型人才。

    在八十年代的國內對於收割機的研製還是比較落後的,也就剛研製出來,而且是北邊的國營大廠研製出來的。

    對於黃江廠這種小五百人的小廠子來說,想要研製大型收割機,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隻能是研製想對較小的收割機,但這也有很大的困難。

    至於說其他的產品,諸如菜刀、鋤頭之類的,根本沒有多少創新的必要,哪怕是三十年後,這些東西還這樣,隻不過在材料和工藝上有所突破,曾毅對於這些東西又不懂,他又不是萬金油,啥都會。

    “所以我建議從從生產工藝上去創新。”曾毅便說道,“比如說提高我們的產能。”

    “現在民眾對於菜刀和打穀機的需求還是挺大的,我們可以在工藝上進行創新。”曾毅又說道。

    “你倒是說怎麽個創新法啊?”趙侖趕緊問道。

    “衝壓機!”曾毅說了三個字,“據我所知,國內現在已經有小型的衝壓機了,你不覺得,咱們現在的生產工藝非常落後了嗎?”

    趙侖靠在椅子上,思索曾毅說的問題。

    產能是黃江廠的一大問題,現在不管是菜刀還是鋤頭,幾乎是和鐵有關的產品,有好多都是靠著工人一榔頭一榔頭給敲出來的。

    整個黃江廠最先進的設備,也就是機加工車間裏那二十台打鐵機,用電機帶動,安裝上一個大搗錘。

    這個機器的作用是把一塊原鐵打成需要的大形狀,這二十台打鐵機還是最近這十年弄的設備。

    在十年前,黃江廠的所有產品,都是靠著鐵匠師傅們拿著大榔頭,在熔爐裏把原鐵融化之後,一錘子一錘子硬敲出來的,那產能更是低得嚇人。

    大冬天的,師傅們都是赤膊上陣,而且還是五班倒,沒辦法,誰的胳膊也沒那麽長的耐久力啊!

    “衝壓機可以一次性成型,這樣一來,咱們的產能就可以提高上去了。”曾毅解釋了一下,“產能上去,咱們的產品可以更快地占領市場。”

    “而且價格也可以隨之往下壓,接下來就是銷售部的工作,必須要跟上,迅速打通其他省份的市場。”曾毅又說道。

    “這不跟我剛才說的壓低就價格是一個道理嗎?”趙侖不解地問道。

    “不改造生產工藝的壓低價格,唯一的後果就是壓低了自己的利潤。”曾毅知道趙侖還無法接受這個理念。

    因為他是做銷售的,連衝壓機是什麽都不知道,這種東西在東北那邊使用的比較多。

    但是曾毅知道,他重活一次,信息量比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大得多,也知道衝壓機能夠做成什麽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