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法則

第六十八章 分辨率(1/2)

    遠程施法,直接在十幾米外凝聚風刃,而不是在身前凝聚風刃、再飛出去。

    別以為是換了個施法的方式,這是質變。

    陳老師陷入回憶中,自己掌握遠程施法是什麽時候開始來著?

    唯一的觀眾楊小竹嘰嘰喳喳的問道:“老師,遠程施法很難嗎?”

    陳文新笑了,“你先凝聚一個風刃試試。”

    楊小竹想了想,用了一個小法術,一個小定身術,定住了五米之外的小小鬼影。

    陳文新一頭黑線,“不是小法術,是真正的法術。小法術都是簡化過後的玩具。”

    楊小竹又試了試,隻能在身前一米內凝聚風刃;再遠就無法控製。

    “怎麽回事?”楊小竹發出驚呼。

    陳文新開口了:“立體空間確定一個點的位置,需要幾個參數?幾個坐標?”

    楊小竹立即說道:“三個參數,三個坐標。”

    陳文新又問:“那如果要確定一條直線呢?”

    “至少六個參數,三個坐標。”

    陳文新又問:“那如果是幾何體呢?”

    “至少要四個點,12個參數。但還是3個坐標。我懂了!”楊小竹恍然大悟,“三坐標係!想要遠程施法,至少需要構建三坐標係。而想要構建三坐標係,就需要提升感知之風,需要三個頻段!”

    楊小竹終於驚訝的看著楚飛,“你掌握了三個頻段的感知之風了?”

    楚飛點點頭,“上午才感悟到的。”

    楊小竹有點沉默了。

    基礎法術三套件:感知之風、風刃、風之翼。其中感知之風又是一切的基礎。

    這很好理解。

    普通人,眼睛能看到世界,才能改變世界。

    感知之風,就是法術的“眼睛”。

    但感知之風,也是有等級的。

    最初級的感知之風,隻有一種頻率(聲波),大家隻能感受到了一個模糊的世界。

    兩種頻率,就能感受到一個比較清晰的世界。

    但這個世界依舊是灰白色的、朦朧的。

    隻有掌握三種頻率,感知之風才能‘初步大成’,擁有近乎神通的能力,具有強大的實用性。

    但想要掌握三種頻率,卻有點難。

    三種頻率需要處理的數據,是兩種頻率的四倍——至少。

    實際上,人腦對數據的處理,可不是簡單的二進製。

    而數據的增加,也不是簡單數據的增加,還有計算方式的變化、數據結構的變化。

    從兩種頻率提升到三種頻率,是質的轉變,是從平麵到立體的轉變。

    楊小竹咬著嘴唇,嚐試將感知之風疊加一種頻率;但剛剛嚐試,腦袋就一陣陣暈眩——超負荷了!

    楊小竹的精神力,還不足以承受三種頻率的負荷。

    楊小竹有點不甘心,“為什麽小法術可以遠程釋放?”

    陳文新笑道:“小法術之所以是小法術,是因為都是二維結構。

    你試試,小法術是不是隻能指向唯一的方向,不能上下左右隨意移動。

    小法術中雖然也有一些三維數據,但都是套用的公式,都是一些固定的數據,借用了自然界的參數,簡化的大腦的計算量。

    但真正的法術卻不是。”

    楊小竹立即審查小法術,果然發現問題。小法術中,縱坐標軸中的數據,都是自然參數。如引力、壓強。這些數據不需要額外計算。

    楚飛也審查小法術,最後卻不得不驚歎一聲:“小法術簡單,但設計小法術的人,卻不簡單。

    想要利用自然參數來簡化人的計算量,需要相當的科學根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