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寵錦鯉被重生首輔拐跑啦

第121章 過耳不忘的本事(1/2)

    “京城繁華,但其他地方的富人也並不少,我們這秋梨膏銷往全國各地,除了眼下看得到的製作成本之外,還有運輸的成本,存儲的成本,各種成本加起來,其實,我們的淨利潤並不多。更何況,若其他地方的售價相差太多,會引起消費者的不滿,還有可能引來行商在售價上做文章,我們這麽做,是為了將秋梨膏的銷售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秋梨膏的銷售權?”方小小不是很懂。

    秋梨膏是他們做的,這銷售權難道還能是別人的麽?

    李常林解釋,如果同一款秋梨膏,在不同的地方出現不同的售價,就會引來行商在低價地區購買大量秋梨膏,然後再運往高價地區售賣。

    其實這也不是不可,但眼下,李家要做的是獨家售賣權。

    也就是說,不管你在哪裏,想要買到秋梨膏,隻能通過李家的渠道。

    如此一來,可以保障秋梨膏的品質,徹底斷絕被中間商打著仁和堂秋梨膏的名義,卻私自找小作坊低成本製作,以次充好,以假亂真。

    就比如江南的毛蟹味道十分鮮美,但隻有在碭山湖中養出來的毛蟹品質才是頂級。

    碭山湖出產的毛蟹是由官府管控的,不是作為貢品運送入宮,就是被高價賣給一些富貴人家。

    然而,毛蟹卻不止碭山湖才有出產,江南一帶有很多專養毛蟹的湖區,隻是品質難以達到碭山湖的標準,但卻有很多奸商,打著碭山湖毛蟹的名義,將別的地方的毛蟹拿來售賣,不僅價格昂貴,更亂了碭山湖毛蟹的市場。

    大家買到了品質不是上乘的毛蟹,直接就會對碭山湖毛蟹失望,認為其由負盛名,殊不知,自己買到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碭山湖毛蟹。

    張啟風徒弟的名頭打出去,大家見識到方小小的實力之後,仁和堂出產的秋梨膏就會成為眾人追捧的對象。

    然而,仁和堂的秋梨膏數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供往全國各地,如此一來,便容易引來商販在這上麵動腦筋。

    私自找小作坊熬製秋梨膏,熬出來的秋梨膏並不是方小小所熬製的秋梨膏的品質,不明真相的人高價買了去,便會覺得不值得。

    不僅是顧客利益受到損失,仁和堂秋梨膏的名聲也會遭到損害。

    損害仁和堂秋梨膏的名聲,便是損害張啟風的名聲,他們可不敢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方小小懂了。

    “那別人怎麽會知道,自己買到的秋梨膏是不是真的呢?”

    就算仁和堂管控嚴格,也架不住天高皇帝遠啊。

    “我們自有我們的辦法。”

    李常林所說的辦法,其實並不複雜。

    便是在仁和堂出品的每一瓶秋梨膏中標號,對應的標號隻會往對應的地區售賣,標號是白玉瓷瓶製作的時候便雕刻上去的,仿製不易,這便已經是大大限製了仿製的可能性。

    除了瓶身,外麵的木盒也是與標號對應的,並且外麵貼有仁和堂的封條,隻要封條完好,便可以確保裏麵的東西萬無一失。

    除此之外,仁和堂掌櫃的還必須掌握一項技能,那便是鑒別真假秋梨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