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李慶安荔非元禮

第七百零一章 胡馬行蹤(1/5)

    第七百零一章  胡馬行蹤

    從河東道最北麵的長城一直到陰山之間,都是屬於大唐的單於都護府管轄地,在大唐建國之初,朝廷在陰山以南築了三座受降城,並派兵駐守,對抗突厥,但隨著東突厥滅亡,越來越多的突厥人南附大唐,大唐王朝便做出了一個重大決策,將這些內附突厥人安置在長城以北、陰山以南的廣大草原上。

    中唐以後,隨著府兵製敗壞,朝廷難以負擔龐大的軍費開支,唐軍的實際控製地也漸漸南撤,單於都護府也就成了唐廷名義上的控製地,三座受降城不再有軍隊駐守,唐軍防禦又退回了黃河及長城一線。

    而內附唐朝的突厥人名義上是尊唐朝皇帝為天可汗,但實際上他們自立自轄,不受唐朝控製,相反,他們對安祿山和史思明卻是敬若神明,以至於他們後來成為了安史之亂的主力。

    但由於史思明過早和安祿山分裂,使得這兩派河北軍閥的支持者涇渭分明,安祿山是得到契丹的支持,而史思明的支持者則主要是內附突厥人,他們稱呼史思明為二聖,出糧出兵,支持史思明在河北稱雄。

    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內附突厥人支持史思明,也是為謀取河北富庶的財富和人口,當大唐強盛時,他們就會披上羊皮,裝成一隻隻溫順的綿羊,可當唐朝衰弱時,他們就會掀開羊皮,露出猙獰的狼牙......

    四月初,李慶安親率十五萬唐軍騎兵抵達了一望無盡的草原,李慶安已是身經百戰,對回紇人也有過多次交鋒,如果隻是想打擊回紇人,那很簡單,派一支精銳騎兵深入草原腹地,總會有所斬獲,可如果是想徹底滅亡回紇,那就得采用陣地戰,步步為營。

    但如果是那樣,唐軍的後勤補給線就會過長,容易被回紇騎兵襲擊,所以李慶安決定采用吐蕃人的辦法,建立補給點,大軍走到哪裏,補給點就建在哪裏?

    李慶安選擇的第一個補給點叫做黑城,位於青山以南,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它原本是一個草原小鎮,是唐軍在陰山一帶巡邏的一個補給站和哨所,但隨著內附突厥人的湧入,這座小城也就失去了它的軍事功能,成為一個商人們的聚集地。

    來自唐朝的茶葉、鹽、生鐵、絲綢、布匹、糧食等等大量貨物都在這裏集散,盡管唐朝在幾年前已經對回紇實行了嚴厲的貿易禁運,但河北境內的走私依然猖獗,朝廷的禁令管不到河北,除了生鐵和糧食等河北本身也奇缺的戰略物資外,茶葉、鹽、絲綢、布匹等生活物資還是大量通過走私或者貿易方式流入了草原。

    黑城的商貿依然活躍,黑城並不大,城牆周長隻有三裏,城牆高約一丈,草原築城主要是用於防狼,因此城牆普遍都不高,城內有人口三百餘戶,其中固定商鋪約四五十家,這裏也可以稱為草原上的商業中心,城內客棧、酒肆、賭館、妓院一應俱全,每天都擠滿了從草原各地趕來的牧民,他們賣掉羊皮藥材,再買一些茶葉和鹽等生活品回去,手中有餘錢,自然還要逛逛酒肆青樓,大量的客源,使這裏各家店鋪的生意都十分興隆。

    但今天一早,整個黑城便籠罩在一片恐懼之中,大部分的店鋪都沒有開門,每家每戶都提心吊膽,已經有牧民將唐軍北上的消息傳到了這裏,昨晚傍晚,唐軍主力已經到了五十裏外。

    在黑城主街的中部有一家叫燕然居的酒肆,也是城內五家酒肆中最大的一家,是一名漢人所開,他的十幾名夥計都是來自朔州。

    這名漢人姓陶,是河東朔州人,他在黑城已經生活了三十年,他為人良善,常接濟孤貧,再加上本人粗通醫術,一般牧民有什麽病痛,他都會樂意幫忙,幾十年下來,周圍數百裏的牧民沒有不認識他,沒有不尊敬他,都叫他陶老爹,他的酒肆也生意最好,每天都坐滿了各地來的牧民.甚至還有從千裏外來的牧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