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李慶安荔非元禮

第六百零六章 韋張之爭(2/4)

    “原來如此!”

    劉晏點點頭,他明白張筠找他是什麽意思了,他就是想獲得自己的支持,不過既然李慶安找了他,於情於理他都該支持。

    劉晏沉吟一下,便問道:“不知張相國怎樣處置裴相之事。”

    張筠微微一笑道:“趙王殿下的意思是維持朝政穩定,也就是說,這凶手不能是朝廷內部,劉侍郎明白我的意思嗎?”

    “張相國是指南還是北?”

    “南!”

    “我明白了,我一定支持張相國。”

    劉晏拱拱手,便轉身去了。

    ......

    張筠笑嗬嗬從休息室出來,他掃了一圈會議堂,已經來了六成官員,但還有幾個重臣未到,韋滔、王縉、盧奐三人都沒有到,

    “張相國!”

    一名官員跑來問道:“張相國,要先開始嗎?”

    “再等一等!”

    張筠目光一瞥,他看到了坐在一旁,沉默不語的顏真卿,他便慢慢走上前,沉痛道:“顏使君,顏太守之事我已知曉,請節哀!”

    顏真卿是今天上午才知道族兄顏杲卿遇害的消息,他倍感悲痛,他們兄弟二人同在河北為官,情誼深厚,而且顏杲卿為人寬厚,善待民眾,深得名望,他被賊軍殘害,對顏氏宗族也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張筠的關心使顏真卿不由有些感動,他連忙起身道:“多謝相國關心,卑職沒有事。”

    顏真卿官任吏部侍郎,也是一個位高權重之臣,他是樞密處五臣之一,被李慶安極為看重,按照張筠拉攏一批,對立一批的策略,顏真卿無疑是他要拉攏之人。

    張筠沉吟一下便道:“趙王殿下提議追封程千裏將軍,但我以為,顏太守忠義為國、堅貞不屈,還有袁覆謙長史、賈深縣令、蔣孝通司馬等等,這些河北義士皆為保衛大唐,護佑河北黎民而亡,我已經在草擬追嘉之令,隻要政事堂通過,就將頒發全國,讓天下人知道顏太守的義舉,讓壯士安息。”

    顏真卿默默點了點頭,“多謝張相國有心。”

    張筠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向前台走去,韋滔和王縉已經進來了,盧奐也在後麵,看得出他們三人剛剛碰過頭。

    張筠冷笑了一聲,看來韋滔真要和他爭奪主導之權了。

    ......

    和張筠積極拉攏重臣一樣,韋滔從昨晚到現在一直也在爭取朝臣的支持,他的觀念和張筠相反,他堅持要對裴遵慶遇刺案調查到底,一定要查出真相,要嚴懲凶手,給裴遵慶一個交代,同時也要防止下次政治恐怖事件發生。

    他的觀點非常鮮明,如果這次不了了之,那麽政治刺殺必然會有下次,遲早會泛濫起來。

    韋滔不僅觀念和張筠相反,他走的路線也和張筠完全不同,張筠走的是高層路線,幾乎爭取到了所有樞密處的支持,而韋滔走的路線則是中下層路線,爭取中低級官員的支持。

    應該說韋滔的觀點還是很有市場,尤其是中下層官員,都希望能查清刺殺案真相,他們更多是從一種維護正義的角度考慮,他們不會考慮大局穩定,這不是他們所考慮的範圍。

    所以韋滔的支持大多來自五品以下的中下層官員,他從昨晚忙碌到現在,剛剛完成了一份兩百名中下層朝臣的支持簽名書。

    厚厚一疊,就擺在他的麵前,而且韋滔還得到一個意外收獲,一早,政事堂成員、裴黨骨幹、門下侍郎盧奐主動找到了他,支持他查清刺殺案的主張。

    盧奐和裴遵慶是世交,是少數幾個尊重裴遵慶的大臣之一,裴遵慶被刺殺後,盧奐三次上書政事堂,呼籲由刑部、大理寺、禦史台成立聯合調查司,徹底查清刺殺案真相,但他所希望的聯合調查司沒有能成立,也無法成立,所有的證據和證人都被李慶安的內衛拿走,他們就無從調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