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李慶安荔非元禮

第四百三十二章 三個條件(2/4)

    李慶安說到這,引來一片熱烈的掌聲,官員們的掌聲大多是一種應酬,尤其是州官太守,看問題較深遠,他們聽懂了李慶安的言外之意,他的軍隊不會離開了,安西軍的勢力將正式延伸到關內道,這個消息有人歡喜有人憂。

    而兩百多名鄉黨的掌聲卻熱烈得多,明顯出於內心的擁護,這些父老鄉親都比較樸實,他們不會在意李慶安在關內道駐兵的目的,朝廷權謀鬥爭和他們無關,他們隻希望有一支強有力的軍隊來保護他們的安全,安西軍擊敗了凶悍的安祿山軍隊,無疑就成了他們最好的倚靠,現在李慶安宣布在關內道駐軍,又嚴申軍紀,使這些老人激動不已,竟一起歡呼起來。

    李慶安笑著擺擺手,院子裏又安靜了下來,李慶安又繼續道:“安西路途遙遠,糧草後勤供給困難,所以我不可能多派軍隊,最多隻有兩萬,而兩萬軍隊主要駐防北部邊境,防禦回紇再次南侵,這樣一來關內道腹地還是顯得空虛,安祿山雖敗,但他實力雄厚,我敢斷言,他會再次大舉興兵而來,以雪這次全軍覆沒之恥,如果他再率十萬大軍渡河西來,遭殃的還是各位父老鄉親,所以我決定,就在關內道招募十萬子弟兵,我會將他們訓練成為一支強大的軍隊,保衛在座的父老鄉親不再受安祿山的塗炭!”

    李慶安的最後兩句話說得慷慨激昂,使在座的老人們聽得熱血澎湃,掌聲再次熱烈地響了起來。

    但十幾名州官長史卻麵麵相覷,招募兵容易,可是誰來養這支軍隊?李慶安自己也說了,安西運糧過來不便,這副擔子無疑將落在他們身上,這時,涇州太守崔珣忍不住插口道:“趙王殿下,募兵養兵的錢糧該怎麽解決?”

    李慶安瞥了他一眼,微微笑道:“這就是我下麵要說的事情,這次擊潰安祿山軍隊,我們繳獲的大量的錢糧物資,另外,安西也會送一批銀元過來,募兵的錢糧可以解決,至於以後養兵,我準備先實行屯田製,然後再逐漸擴大自耕農的數量,使關內道的糧食稅賦能得到大大改善,從租賦糧食中拿出一部分來養軍,這樣便可以解決軍隊的給養問題。”

    李慶安說完,幾名太守臉色大變,他們聽出了李慶安的弦外之音,什麽叫增加自耕農,說白了就是要效仿關中進行限田,傳聞安西對土地兼並處罰極為嚴厲,難道他又要在關內道推行安西那一套嗎?安西地廣人稀或許可行,關內道能行得通嗎?

    崔珣心中歎息,他又道:“我建議趙王殿下最好和朝廷商量一下,關內道不比安西,人口稠密,利益牽涉極大,希望殿下能慎重行事。”

    “這個我很清楚!”

    李慶安並沒有動怒,地方官員的反彈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知道這種反彈其實並非是觸犯他們的利益,大多數地方官都是中規中矩,調動頻繁,很少有在為官地大量兼田占地之事,隻是他們害怕觸犯到權貴的利益而損害到自己的仕途,所以不敢身涉其中。

    “我還有一個並不太正式的消息告訴大家,就在昨天上午,聖上已經正式下旨,封我為中書令右相,不日聖旨一到,我就將進京入主政事堂,關內道的土地清查事宜在我入主政事堂後,將由朝廷來正式執行。”

    李慶安的這個消息,如一枚微型震天雷在酒桌上炸響了,在座的州官縣官都懵了,李慶安將為右相,這個消息的震撼力對這些官員而言,要遠遠超過擊敗安祿山,在此之前,李慶安是安西節度使,雖然出任關內道安撫使,但那隻是一種臨時職務,象征大於實質,沒有什麽實際權力,李慶安還是軍職,和文官體係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但他為右相就不一樣了,右相是百官之首,是他們這些太守縣官的總頭目,五品以下官員,他可以直接升遷罷免,從三品以下官員,他可以提出升遷罷免案,交由聖上批準,一般而言,很少被反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