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李慶安荔非元禮

第二百三十五章 攻取石國(上)(1/5)

    第二百三十五章  攻取石國(上)

    石國也就是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位於中亞費爾幹盆地,都城為拓枝城,在粟特九姓胡中,它處於最東方,是九姓胡中僅次於康國的第二大國,因其國內多鵝卵型巨石而取國名為石,尤其在都城拓枝城附近有一塊叫‘法爾哈德”  巨大的岩石,更是拓枝城的標誌。

    唐顯慶三年唐廷正式確立石國都城拓枝城為大宛府,以其國王屈昭穆為大宛都督。

    石國對於李慶安有一種特殊的意義,第一次攻打碎葉時,那支不堪一擊的石國軍隊,還有那兩個爭奪王位的石國王子,甚至還有更早以前,那具被黃沙掩埋的石國人骨骸,在它身下,他發現了那顆燃燒著火焰的寶石,燃燒著的火焰卻讓李慶安想到了石俱蘭那熱情奔放的笑容,仿佛還在他眼前晃動,一次偶然的邂逅,如飄落在唇間淡淡的紫丁香花瓣,佳人已去,卻讓李慶安一直難以忘懷。

    河中的盛夏季節酷熱難當,浩浩蕩蕩的唐軍隊伍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行軍,士兵們騎在馬上,臉龐已被曬得黝黑,馬背上有他們行軍的革囊,每一名唐軍都配備著長矛、橫刀、圓盾和弓箭,他們背著水壺,不時手搭在眉頭上向四周眺望,這片陌生的土地讓唐軍們充滿了好奇。

    在隊伍的後麵則是輜重大車,由數千輛平板大車組成,每一輛大車由三匹駱駝拉拽,車上滿載著糧草和各種軍用物資,三千唐軍騎兵護衛左右,這些輜重由寧遠國派來的一萬軍隊負責運送。

    這時遠方一隊騎兵飛馳而來,為首斥候校尉對李慶安高聲稟報道:“稟報大將軍,石國使者求見!”

    “人在哪裏?”

    “在十裏外,未經大將軍許可,他們不敢近前。”

    “他們?”李慶安問道:“來了多少人?“

    “來了一百餘人,並帶來一萬頭羊,說是犒勞唐軍。”

    李慶安嘴角露出了一絲嘲諷的笑意,事到臨頭了,才趕來燒香,自己在碎葉整頓兵馬一個月,他們卻不來,以為自己就止步於碎葉嗎?

    “帶他們上來!”

    斥候校尉答應一聲,調頭向草原盡頭而去,李慶安調頭問向導道:“拓枝城離這裏還有多遠。”

    向導是名長年在絲綢之路上奔波的突厥商人,起了個漢名叫馬萬裏,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見李慶安問他,他便指著遠處一塊巨大的圓形岩石笑道:“大將軍看見那塊岩石沒有,它叫‘法爾哈德’,就是石國的標誌,離拓枝城還有約五十裏,岩石旁邊便有一條河,叫金雀河,河水清澈甘甜,夏天時,我們一般都會在河邊宿營,天黑後趁涼爽趕路,明天天亮時正好抵達拓枝城。”

    此時已快到中午,正是一天中最炎熱之時,李慶安聽他說得有道理,便下令道:“在前麵河邊宿營,天黑後行軍!”

    唐軍們一個個都曬得無精打采,聽主帥下達了宿營的命令,眾人立刻來了精神,加快速度向前方小河趕去。

    李慶安騎馬經過這塊叫‘法爾哈德’的大圓石,足足有後世的十幾層樓高,占地二十幾畝,走近了才發現,它原來是一塊巨大無比的鵝卵石,而旁邊不到百步便是一條清澈的小河,看得出這裏原來是一條巨大河流的河床,經滄海桑田的變遷,河流已經消失,隻剩下一條寬不足十丈的小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