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高靜

第123章 銷售的前路(1/2)

    畢竟自己和管柔又沒有實質性的男女朋友關係,而且自己當初還答應的好好的撮合他們兩個,結果現在內心卻改變了主意。

    曾毅甚至覺得有些慚愧。

    “你這不是廢話嗎?”趙倫撇了他一眼。“我叫你過來就是幫我出主意的,當然要聽實話。”

    “那我就實話實說,你可不能放在心上。”張毅又說了一句,有些話,還是得打個提前量才好。

    “降低售價拉高銷量隻是飲鴆止渴的辦法。”曾毅直截了當地說道。

    趙倫聽了這話,沉默了下來。

    生意也隻是淡淡的看著,他,並沒有再說其他的。

    在曾毅的前世,他對國內的市場環境再了解不過了。

    雖然總體上說欣欣向好,好像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樣子。

    但是各個行業無時無刻不在打著價格戰。

    比如說開貨車的司機。一趟活本來以前要兩千,做的人多了,一千八也拉,最後哪怕是一千五也拉。

    高端一點的產業,比如說航空業也是一樣,以前的機票哪怕再便宜,也得八九百上千。但是自從更多的航空公司成立以後,最便宜的時候,幾十塊錢都能買一張機票,三四百的機票更是常態。

    對於製造業來說,更是如此。

    製造業的價格戰打的叮當響,因為不停的壓價格,所以廠家也就隻好在人工和質量上下功夫。

    在曾毅的前世,他還記得老家的一台電風扇,也就是現在家裏使用的這一台。足足用了30年,還能夠使用。

    而後麵買的電風扇頂多用個一年,甚至有的時候,半年就用壞了。

    所以製造業後來又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做耗材效益。

    你買的東西拿去容易壞,壞了就得修,廠家在產品上本來就小,賺了一筆,最後在耗材上還能再賺一筆。

    廠家和商家打廣告,經常出去,自己的產品是物美價廉,其實這都是狗屁。

    到了新世紀,很少有物美價廉的東西,隻是因為人們的生活壓力大了,房貸,車貸,各種借債。

    上有老,下有小,自己那點工資收入也少,而有些東西又是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不得不買。

    買的太貴了,又心疼錢,所以價格便宜了,會讓消費者覺得還行,至少我有個東西可以用了。

    綜藝心中歎了一口氣,其實從心底裏來說,他是不太讚成這種商業模式的。

    但是沒辦法,他不由得聯想到了以後自己做生意,重活了一回爭議的商業帝國肯定不止搞食堂這麽一個產業,它必定會涉入到製造行業或者互聯網行業。

    而想要跟別人競爭,就必須進入到這種商業模式裏麵,這是一個大趨勢,他無力改變。

    但是對於目前的黃江廠來說,壓低價格無異就是飲鴆止渴。

    因為對於未來的製造業來說,壓低價格就意味著粗製濫造,用一些比較次的材料。

    可是對於黃江廠來說,產品本來就非常簡單,材料上就算再省,也省不到哪裏去。

    壓低工人的工資更加不可能,所以隻能壓低利潤。

    黃江廠的鐵工產品市場就這麽大,利潤少了,工廠沒有多餘的錢投入到新產品的研發,這樣做隻能加速黃江廠的覆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