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史上最稱職的麵壁者

第五百四十七章:七號菌的形態(2/2)

    一上來,薑十六就問:“你確定七號菌的感染是一步步在進行?不是一次性完成了對人體的控製?”

    三號道:“我確定。”

    薑十六又問:“你確定6微米的七號菌有0.6克重?”

    “我確認過好幾次了。”

    薑十六微笑道:“如果我的猜測不錯的話,這個小小的七號菌可幫了我的大忙了。”

    他清了清嗓子繼續道:“我的猜測是這樣的, 七號菌最開始對人體的影響和感染比較弱的原因是, 它們的數量太少。

    “在人體裏這麽優渥的環境下, 它們迅猛地且有章法地繁殖,很快就達到了全身都有七號菌身影的地步。

    “它們的數量其實不用很多,比如在手臂上,隻有幾個七號菌占據關鍵位置,就能影響手臂的運動。

    “關於這一點,你可以去查看輕度感染者七號菌的位置和數量,以及重度感染者七號菌的位置和數量。”

    三號立即去查詢,皮納米機器人在進入患者的身體後,曾經標記過發現七號菌的位置。

    查閱了幾個病例後,果然如薑十六地猜測,輕症患者體內的七號菌數量少,且分布很不均勻。

    重度患者體內的七號菌多,且分布得比較均勻。

    這說明七號菌的分布真的有章法,而且數量越多,就人體的控製便越全麵。

    薑十六又道:“我的第二個猜測,可以用小型的引力波成像裝置去證實。”

    他道:“七號菌並不是空殼,而是它的內部結構並不是在三維。”

    三號愣了半晌才明白過來:“你的意思是說:七號菌不是沒有內部結構,而是它的內部結構在更高的維度?我們隻是觀察不到這些結構而已?”

    “對,這也能解釋,為什麽那麽小的七號菌會這麽重。”薑十六道:“因為它真的可以將自己複雜的生物結構,折疊在高維空間裏。

    “而且每個七號菌的重量,應該不止0.6克,它在高維度應該還有另外的重量。

    “還有一個關鍵猜測,每一個患者身體裏的大部分七號菌,應該都是一個整體。

    “你不要忘記,當年柏翔東就是從七號菌這裏得到了很大的靈感,才找到了生物細胞利用生物電的合作方式。

    “理論上來說,七號菌之間應該有很密切的合作才對!

    “但是從該事件以來的治療情況來看,並沒有發現七號菌有太密切的合作現象!

    “就算是有合作,對微生物而言它們之間的距離那麽遠,是怎麽完成合作的?”

    接著薑十六自問自答:“它們應該是在更高的維度,完成了互相之間的溝通。

    “我感覺不能把一個患者裏的七號菌分開來對待,應該把它看作是一個整體,或者就是一個生命體。

    “這也可以解釋它們為什麽會有這麽高的智慧,因為它們可能通過進化成為了在微觀高維度的生命體。

    “它們在高維度的部分可能就是一個整體,為了完成對三維人體的控製,才均勻地分散開了。

    “這個猜測的一個證據是,它們說過在進化過程中,即便有鐵壁阻擋,它們也能觀察到鐵壁後麵的人類,而且還能觀察到人類的內部結構!

    “另一個證據需要你去尋找,引力是各維度之間通用的力,即便七號菌看上去是個空殼,利用引力進行微觀上的探測,應該也能找到些蛛絲馬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