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史上最稱職的麵壁者

第三百一十八章:太陽係國地理 2

主小行星帶有一百萬顆以上,直徑大於一公裏的小行星,它們有的像是喜歡旅行的遊子,單獨在廣袤的小行星帶遊弋。

有的則像是家族一樣一起運動,這些“家族小行星”是曾經的更大天體瓦解後,緩慢散落的遺跡。

大約45年前,太陽星雲溫暖的內部區域緩慢冷卻形成的星子,快速匯聚周圍的小石塊和金屬塊。

每顆行星的成長過程,都是在各自的軌道清掃遇到的和軌道附近的星子,直到在軌道上不再遇到新的物質,這些岩石世界才完成了增長過程。

當太陽星雲的恒星形成後,除了恒星外的區域逐漸冷卻下來,之前的岩石世界就成為了類地行星。

在火星軌道外,星子的吸引和成為更大行星的進程,持續地被木星強大的引力打斷。

因此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區域,沒有形成一顆大行星。

雖然主小行星帶的天體眾多,但是太空的空曠稀釋了這些天體的存在感。

穀神星和灶神星這兩顆矮行星,再加上更小的智神星和婚神星,占到主小行星帶總質量的一半。

小行星雖然多,但是體積太小了。

穀神星的外形基本上具備了球星的外貌,不過近距離看,矮行星的南部有一個巨大的缺口。

這個缺口不像是隕石坑那樣柔美,到像是被什麽怪物咬了一口,地麵參差不齊,看上去有些猙獰。

穀神市是一座工業城市,采礦飛船遊弋在主小行星帶,一般采滿金屬礦藏後,就會運到穀神星來,或者等著穀神星距離它們較近的時候,乘機將金屬礦藏卸下。

穀神星本身並不是一顆資源豐富的矮行星,它的地幔層裏富含大量的冰,這些冰自然成為了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來源。

所以在穀神市建設之初,就是以工業城市和補給城市的功能為目的。

兩個世紀以來,太陽係國建造了幾千艘巨大的采礦平台,它們遊弋在主小行星帶,有的時候十幾年才能把貨艙填滿,運氣好的話幾個月就能采一船。

這些平台把自己的收獲卸在穀神市,然後完成補給,繼續新的采礦任務。

與采礦平台匹配的是逐漸完善地尋找小行星的係統,如今有六十萬顆左右的小行星的軌道和位置是已知的,所以采礦平台的速度雖然很慢,但很少會有撲空的現象。

如果運氣差,遇到全岩石結構的小行星,那隻能繼續去尋找其它的目標。

不過這樣的情況不多,大部分小行星當中都會含有一些金屬物質,特別是鐵的含量最高。

最倒黴的是碰上冰體小行星,因為穀神星就有大量的冰可以解決整個主小行星帶的用水問題。

不管是地球文明圈,還是木星文明圈,都沒有出現缺水的現象,所以這些冰體小行星很雞肋,沒多少實質性的用處。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采礦船會標注這些冰體小行星,並給出一個國際通用代號。

現在這些冰是用不到,不一定以後用不到。

而且在空曠的太空中,遇到冰是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甚至可以把這看做是生命的象征。

遇到的最多的情況是金屬資源在岩石中的小行星,一般金屬資源含量都在3%,最多可以達到5%。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