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史上最稱職的麵壁者

第一百六十章:猥瑣發育的月球城(1/2)

    之前從各國的元首到普通公民,都普遍認為火星任務應該沒什麽技術難關,火星就是比月球遠一點而已。

    大部分科學家也認為,現在人類的科技足以把人類送上火星。

    總覺得,都能把衛星和探測器發射到火星了,送個把人過去又有什麽難的?

    當核聚變技術卡住飛船的設計工作後,人們才想到,登月計劃所用的動力係統是液態燃料火箭。

    這種火箭的理論早在1903年,就由俄國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改進和應用,到阿波羅計劃實施的時候,這門技術已經很成熟。

    而核聚變技術卻是一項不折不扣的新技術,要像蒸汽機或內燃機一樣,經過實踐地摸索,一步步進行改進,很難發生一蹴而就的技術革新。

    如果使用傳統的液態燃料火箭的話,火星飛船所攜帶的燃料實在太多,這類動力係統,隻適用於近距離的航天行動。

    比如登月計劃,該計劃在太空中隻需要三次加速,一次是脫離地球軌道去往月球的加速,一次是進入月球軌道的加速,最後一次是脫離月球軌道的返航加速。

    除了第一次加速,其他兩次都不需要太多的燃料。

    而火星任務在太空中卻需要六次加速,駛往火星加速一次,在行駛途中加速一次,到達火星時加速一次進入火星軌道,可能還要進行相應的減速。

    返回時脫離火星軌道加速一次,返回途中加速一次,必要的話還要在泊入地球軌道的時候加速一次。

    就算兩次駛入軌道的調整速度所消耗的燃料不多,可是其它四次加速都要消耗很多的燃料,這大大加重了任務的負擔。

    薑宇在這個討論會議上聽得哈欠連天,有好幾次都差點睡著。

    就在他準備出言提醒的時候,終於有人想起了“階梯計劃”的成果。

    登陸火星並不需要達到光速百分之一的速度,因為根據“階梯計劃”的成果,加速的過程太長,要一直飛到木星才能有這個速度。

    隻需要用“階梯計劃”的方式,驅動去往火星的飛船就可以。

    到時候可以把氫彈的當量調整得大一點,為飛船提供更足的動力,這樣就可以多帶些補給了。

    結果大家經過簡單的計算,又有點傻眼,拖動飛船需要的太空帆麵積可能會非常巨大。

    而且需要的核彈當量,比他們想象中還要大。

    就在負責理論的專家們焦頭爛額的時候,建造飛船的工程師們開始催了。

    火星上的大佬就給了一年時間,從地球到火星的行程大概要六個月。

    起碼要給宇航員們,預留三個月尋找火星智慧信號的時間。

    那麽工程師們,隻有三個月的建造時間,這麽短的工期,想想都很絕望。

    而這些負責理論的哥們,就跟老大爺遛彎兒似的,到現在都還沒能確定飛船的動力源,這讓他們怎麽造?

    丁儀作為核聚變方麵的專家,也參加了飛船的理論工作。

    他見薑宇靜靜地坐在會議室的一角,便去問他:“你有什麽想法?”

    在丁儀的印象裏,薑宇還是很有些歪主意的,或許薑宇能有什麽辦法。

    而且他總覺得,薑宇似乎太老實了。

    到不是說薑宇平時好動,而是在這種大事上,薑宇一向很有自己的主見,經常能在雜亂無序中,給人一個清晰的方向。

    薑宇想了想:“我的想法是,把你們的難處告訴pdc的各國代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