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繼承博物館

第 12 章(1/3)

    平台一哥第一時間讓團隊把蘇軾的作畫過程截取出來,通過全屏巧妙的剪輯大大縮短了蘇軾作畫的用時,有意識地突出其中的關鍵細節。

    前後接近兩小時的作畫和題字過程,最後濃縮成了短短的五分鍾。

    就是這短短的三分鍾配上平台一哥的誇讚,讓不少人都注意到了這個剛冒頭的小小直播間。

    他誇得真情實意,又特意配上精心剪輯出來的蘇軾作畫視頻,不少人看都沒看就直接轉發支持。

    等轉完後倒回去把視頻看完,不少人由衷地再一次轉發並配上兩個字:臥槽!!!

    明明服化道一點都不還原,明明沒特意營造出什麽氛圍,他們卻感覺眼前這個束著長發的人就是那位灑脫不羈的東坡先生。

    畫麵裏,他們先是笑談完北宋時期的芍藥趣聞,接著就轉到了蘇軾執筆作畫的場景。

    隨著那株“玉盤盂”在蘇軾筆下成型,當初那立在南禪寺前看花的東坡居士仿佛也來到所有人眼前。

    在那個時期他寫出了“十年生死兩茫茫”,寫出了“老夫聊發少年狂”,也寫出了“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發妻早逝、兄弟分離、仕途不順,讓他胸腔中滿溢著痛苦與掙紮,於是在那成千上萬朵爭奇鬥豔的芍藥花間,他一眼就看見了那株潔白如雪的白芍藥。

    它長於故丞相荒敗的別業周圍,用著低賤如泥的俚俗之名,無人欣賞它的皎潔美好,無人理解到它的清高孤傲。

    所以他決定給它起一個新名字,叫玉盤盂。

    據傳過去的人會將名臣大將的功績書於竹帛、鏤於金石、刻於盤盂,以此傳於後世子孫。

    盤盂乃是紀功之器。

    這時候的蘇軾,仍然是會問“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蘇軾。

    他仍然有著滿腔“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壯誌。

    蘇軾放下了筆。

    畫紙上的花活了。

    鏡頭裏的東坡先生也活了。

    沒過多久,這個視頻的轉發評論馬上就奔著破萬去了——

    “啊啊啊啊啊不知道為什麽,看著看著有點想哭!!”

    “以前說什麽國畫追求神/韻,我根本聽不明白,現在突然就懂了,東坡先生畫的不止是花吧!!”

    “新來的,沒趕上早上的直播,有沒有錄播可以看?”

    “關注了關注了,這個直播間一般什麽時候開播?”

    相比網友們單純的驚歎和震撼,內行人看到這個視頻的反應更加激動。

    要知道平台一哥在學校也是小有名氣的人,好友圈子涵蓋本校同屆師生往屆師生以及後來的師弟師妹。

    他本身就是學美術的,視頻一發布出去就引來不少圈內人關注。

    有些相熟的就直接來找他要錄播看原版了,他們想仔細觀摩完整的作畫過程。

    現代社會不管是工具還是技巧都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想要仿製古畫並不困難,難的是真正抓住畫裏那種獨特的感覺、獨有的韻味。

    更難的是把它融入到自己的創作裏去,讓它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進而將它一代接一代地傳延下去!

    在身形非常瘦(坐牢吃不好)、黑眼圈還很重(昨晚沒睡好)的落魄中年男人(蘇軾)身上,他們看到了那種感覺!

    蘇軾的傳世之作裏麵並沒有這幅《玉盤盂》,可這人畫出來的《玉盤盂》卻讓人感覺它就是蘇軾的作品。

    太不容易了,真是太不容易了。

    不少人都忍不住一頭紮了進去,準備認認真真觀摩和體會蘇軾的作畫過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