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父是朱元璋

第201章 咱替你來辦。(2/3)

    “江南之稅若不收,國家財政收入就會陷入死循環!商人們富得流油,和官員串通一氣。而國家越來越貧,長此以往怕是要禍事。”

    “稅收是富國強兵的百年大計,咱爺倆現在不收,以後成了常例,怕是有人拿什麽祖宗家法說事。一旦國家有波折,商稅上收不到,隻能還再百姓身上收。”

    “孫兒說句大不敬的話,真到那步,百姓是要拚命的呀!”

    不是朱允熥故意駭人聽聞,而是原本時空的曆史走向就是如此。一些人總說什麽明朝末年是因為小冰河的天災,才導致國家滅亡。

    其實大明之亡就是沒錢,國家在江南繁華之地收不上來稅,每年巨大的軍費開支,要轉嫁到百姓身上。百姓哪有錢,被國家盤剝數十年,早就是油盡燈枯了。即便如此,強收來的錢連遼鎮的軍餉都不夠。

    兵無戰力,民無餘糧,內憂外困隻有死路。

    老爺子把手枕在腦後,換了個姿勢,歎息一聲,“你能看到這些,咱很欣慰。收稅這事,以前你爹也提過,他和胡惟庸攛掇著收取商稅。可是朝中,劉伯溫等江南官員,拚死反對,這事也就慢慢擱置了!”

    “咱不是不知道收稅的好處,可有些事不是咱想,就能辦到的,輕稅隻是當初的權宜之計。”說著,老爺子一聲歎息,“錢字,歸根到底是政治。打天下靠狠,坐天下要懷柔,難呐!”

    政治是經濟的延伸,大明兩大派係,一為淮人,一為浙東官僚集團。當初為了權力,雙方爭鬥得不可開交。浙人深知,錢權之益。淮人則視浙人為心腹大患,處處打壓。

    “現在實行,不會再有阻力!”朱允熥開口說道,“爺爺,他們都死的差不多了。六部實權官員,算得上淮西派的後進。浙東士子,都是無權的清貴,最多是動嘴皮子,搬弄是非。”

    “地方上呢?”老爺子笑問,“如今可不是早先兵荒馬亂的時候,拿著刀子想搶誰就搶誰?想搶多少就搶多少?現在咱是大明,即便是皇帝,也沒有隨意和人要錢的道理!”

    “選用酷吏,如當初的陳寧等人!”朱允熥冷聲道。

    陳寧,胡惟庸之同黨。早年在江南,有陳烙鐵之稱。當時天下未定,老爺子既要打元軍,還要打陳友諒,軍費不足便讓陳寧收稅。

    其人收稅簡單粗暴,凡是不肯交的,直接抓來五花大綁烙鐵伺候。浙人官僚商人大族等,恨之入骨。

    “當然,孫兒可不是說,誰不交稅就烙誰?那樣還不如讓錦衣衛去呢?”朱允熥繼續笑道,“孫兒想,選一些冷臉的官員,於各地設置稅務司,按律收稅,如郵政票據一樣,所收歸入國庫。”

    “不消數年,必定國庫充足。”

    聽了朱允熥的話,老爺子仰頭看著大殿的藻井,吧唧下嘴,“你這小子主意正,就算咱不答應,等咱閉眼那天,你也要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