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父是朱元璋

第200章 蠶吃人(2/3)

    所以,浙江之地,百姓懷念張王,私下廣設張王廟。再加上老爺子出身淮西,一向為浙人輕蔑。是以,大明立國之後,老爺子惱怒之下,浙人的賦稅是其他地方的兩倍。

    這算得上,是老爺子為政的一個瑕疵。

    此時,老爺子沉吟著開口說道,“耕地十不足三,萬一要是有點天災人禍,就要鬧災呀。銀子再好,也不能當飯吃!”

    “百姓的產出現在看著甚豐,可那是因為朝政清明,地方官商不敢大肆上下其手。若是朝政不明,官員商人貪婪。他們聯合起來,低價收購百姓的產生,克扣工人的工錢,會如何?”

    “咱雖然沒做過買賣,可也見過。偌大一織造坊,必有庫存。那些商人聯合官府,想要低價收購桑田蠶絲等物。隻需一年不收,百姓就要叫苦連天!”

    越是和老爺子接觸久了,朱允熥越是能感覺到老爺子不尋常的一麵。簡單的幾句話,就點出事物最壞的一麵。

    百姓手裏是有餘錢,暫時的生活好了。可是一旦太過依賴這些,就會被壟斷。屆時織造的商人們,壟斷了收購的價格,百姓沒有門路,隻能白白受他們的壓榨。

    到那時候,想再轉頭種地,都來不及。

    經濟這個東西最具有兩麵性,沒有累積到一定程度,肯定要有人受剝削,肯定有壞處。隻有累積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見到好處。

    錢,沒有不帶血的。

    朱允熥經過了深思熟慮,也想了,看到了其中的的壞處。

    江南之地肯定是要發展手工,織造業的。帝國未來轉型的出路,就在於此。因為從現在開始,再往後幾百年,工業革命之前,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之前。

    所有的財富,都為了中華的產出而瘋狂。

    就好像後世英國的羊吃人,即便是他不刻意的推行江南商業。在原本的時空中,江南之地,為了保證大明的財政,也是蠶吃人。

    “看似繁華,其實最終受惠的還是商家,是地方大族,是官員。”老爺子繼續沉聲道,“若真趕上災年,都種了桑養了蠶,就會糧食不足需要朝廷的賑濟。就算沒有災年,長年累月被盤剝,百姓拿什麽交稅?”

    “如此以來,就算是一直風調雨順,天下太平,朝廷清明。也管不住江南的耕地越少,桑田越多。咱記得朝廷的三大織造廠,每年織絲綢十幾萬,如此就需差不多三十萬畝桑田。”

    “這還是光是官造的,沒算民間!”

    “陛下,其實在臣看來,也算不得壞事!”張善忽然開口說道,“江南財稅一向是國朝之重,地方上賺到了錢,朝廷才能有錢。若陛下擔心天災,百姓缺糧,可廣設官倉儲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