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父是朱元璋張浩朱允熥

第18章大戰(2)(2/3)

    ~~~

    朱允熥的軍動作極快,先頭部隊已經渡過大同江,沿江畔列陣布防。

    當先是三個精銳步兵方陣,每陣七千二百人,列於陣前號稱三堵牆,而後是軍騎兵,右側高地是炮兵遊動。

    此戰大明京營火器兵大半隨軍出征,高地炮陣,有炮兵2604名,配炮車128輛,共載大小256門。

    步兵最前還有火銃營,共編官兵3109人,單眼火銃兵512人,散銃兵768人。(虎尊炮的前身)

    另有,後軍256門大小火炮和512支火銃,以及全副炮車零件備用。

    (步兵在前,騎兵在後,借助火炮的煙霧騎兵衝鋒,衝退對方步兵的散兵線,然後步兵交替向前衝殺,騎兵分開繞道側翼夾擊,不斷的擠壓敵人的空間,最後用精銳騎兵解決,這是巔峰明軍的常用戰法。後來李自成也這麽幹,瑞典的古斯塔夫也這麽幹。)

    傅友德坐鎮開城高地盯著平壤,朱允熥龍旗豎於前線,除此之外另有數萬人馬,由永平侯謝成帶領,列陣於平壤城右側,大同江灣。整個明軍,等待高麗援軍的陣地,猶如半彎倒掛明月。

    列陣之時,明軍騎兵探馬已經遠遠放了出去,所派的都是精銳騎士,用來查探敵情。

    此戰,明軍以逸待勞,等著高麗援軍一頭紮進來。就算他不來,朱允熥相信,以朱棣的性子,也會忍耐不住,逼著高麗人往鑽進這邊的口袋。

    而高麗人,在即將達到平壤附近的時候,也是偵騎四出,雙方大部隊還未照麵。騎兵已經開始暗交鋒,不過明軍的騎兵滑不溜手,往往高麗兵剛看到他們的身影,就消失不見。若是前去追擊,便會遇到明軍小股騎兵的不斷夾擊。

    ~~~

    盛夏時節,急行的高麗援軍,人疲馬竭,渾身是汗。

    主帥李之蘭在戰馬上擦著臉上的熱汗,不斷催促麾下人馬,繼續加快速度。

    “報!前方發現明軍斥候!”

    聽了騎兵的匯報之後,李之蘭的臉上露出幾分凝重,這已經是兩天來,第三次發現明軍的斥候了。

    而且對方的斥候一次比一次多,這說明對方的主力已經不遠。

    霎那間,李之蘭做出一個準確的判斷,明軍沒有繼續強攻平壤,而是在等著自己帶人前來野戰。

    “傳令全軍,停止前進!”李之蘭大聲下令,對身邊傳令親兵說道,“速度慢下來,騎兵為全軍先鋒,步兵列陣在後,緩緩前進。若發現敵情,不可戀戰。”

    他這一路援兵,最主要的作用是拖住明軍的主力,給帶騎兵繞後的靖安君爭取時間。

    明軍不攻城最好,不主動來打他更好,李之蘭巴不得能繼續拖拉僵持下去。現在高麗人需要的,就是時間。

    可是他命令剛剛下達之後,忽然又一騎兵,疾馳而來。

    “報,側翼三十裏發現明軍大隊。數千騎兵打頭,後麵跟著數不清步兵!”

    “什麽?”李之蘭當場愣神,隨後用馬鞭狠狠的抽打斥候探馬,“你們是怎麽偵察的,側麵有敵人都不知道?”

    說完,大聲命令道,“長槍手,結陣!”

    明軍想不到高麗人,敢於派兩萬騎兵繞後。而高麗人也想不到,進入高麗的土地之後,明軍還會分兵。

    更重要的是,燕王朱棣所過之處,為了防止被高麗人發現行蹤,根本不留活口。

    不過先是想這些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急行軍的高麗兵馬趕緊紮營列陣,並且派遣騎兵,快馬向平壤通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