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之路方晟

第5453章(1/2)

    霎時包括韓文波、龐森等人乃至整個市府大院才悟出白鈺臨時要求警車開道的真實意圖——

    並非擺譜,而是防止屠鄭雄存心添堵,派人派車在前往港口路麵上設置障礙,讓白鈺去不成或下不了台。

    對屠鄭雄來說,完全有可能幹這種事。

    白鈺防範在先,連“開槍擊斃”都說出口了,後果嚴重性可想而知。商務大巴在兩輛警車護衛下緩緩駛出市府大院時,已有幾十條提示短信發到屠鄭雄手機上。

    “撤!”屠鄭雄惦量再三咬牙切齒道,讓本來打算找麻煩的、添堵的人馬全部撤出陣地。

    一路走得特別順暢,商務大巴沿著城港大道一個多小時先來到湎口港。

    裴錚介紹說湎瀧港從上世紀初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大致可分為四個發展階段:

    一是建國前40多年的起步階段,由香港民族實業家們在湎港興建兩座木製並配有躉船設施的千噸級碼頭,設立湎口港務公司經營港口業務,結束了數百海裏範圍內無港口碼頭的曆史。但其間戰爭頻發幾經倒閉,港口規模小發展緩慢,到1949年解決時貨物吞吐量隻達4萬噸左右。

    第二階段1950-1978年,省裏先後成立湎瀧港口港務管理局、管委會並由基杜市代管;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展江海運輸業務;上世紀七十年代開辟集裝箱業務,之後籌建新港區圍堰吹填、試接外貿船舶,至1978年底貨物吞吐量增至300萬噸。

    三是改革開放背景下的快速發展階段,這期間京都正務院正式批準湎瀧港為南中國海海域對外港口,全麵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本世紀初2.5萬帶領級深水泊位和配套設施正式峻工;申委省正府具報告單獨設湎瀧市,港口從原先省正府港務廳直接管理變為以湎瀧市為主,業務上接受省港務廳指導的雙重管理體製,全港貨物吞量達到2000萬噸。

    第四階段是近二十年可謂機會與考驗並存,一方麵京都和省裏的正策不斷放寬,推動城港一體化和沿海港區聯動開發,促進港口經濟為湎瀧市及內陸地區的升級服務,將港口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行列;另一方麵宏觀經濟低迷和無所不在的貿易戰對湎瀧之類的小港口衝擊很大,加之人為決策失誤等因素,湎瀧港每況愈下。

    站在港口隔離綠化帶前,海風徐徐,海麵一望無垠心曠神怡。

    “湎口港區岸線總長多少?”白鈺問道。

    裴錚答道:“17.8公裏。”

    “萬噸級集裝箱碼頭幾座?散貨和發貨泊位幾座?通用泊位幾座?”白鈺邊珠炮問道。

    “分別是2座、4座、2座,都有配套挖入式海港港池。”裴錚從容答道。

    白鈺又問:“有沒有專門承擔原材料、成品油、液體化工運輸的公用港區?”

    裴錚道:“劃在瀧口港區,和煤炭運輸、雜貨運輸等相鄰。”

    “目前來看湎瀧港主要裝卸或中轉的大宗貨物有哪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