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之路方晟

第5168章(1/2)

    白鈺又笑,道:“個人建議,當務之急找個木匣子將它裝起來藏在家裏,別擱辦公室了。你這幸虧沒碰到懂行的,否則人家會想謔羅書記好氣派,練毛筆字都用端硯,那送禮的話出手不能低……”

    “慚愧慚愧!”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羅翝忙不迭先拿報紙將硯台層層包裹好鎖進抽屜,感歎道,“無知者無畏啊,差點鬧國際笑話。”

    白鈺這才說:“硯材跟玉一樣源於石卻不是石,玉有玉脈,硯有硯脈,因而采石是製硯最重要的環節;端硯石不抗震,從古到今必須手工開采,不能用機械,否則會導致整個石層開裂,所以有‘端石一斤值千金’的說法;開采時要象醫生把脈一樣找準石脈,不然容易浪費上好的硯材。對於端硯五大名坑裏的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經常是整個石壁都不成材,還得先一塊塊鑿掉,再根據石脈走向找石源,有時要深挖四五十米,過程中隨時有塌方、石崩危險……”

    “噢——”羅翝似聽說書,眼睛瞪得滾圓。

    “開采的硯材並非都能製硯,須經過篩選後分等級,純淨無瑕者為特級,以下依次為甲級、乙級、丙級等等;然後將有瑕疵、裂痕、爛石、石皮、頂板底板等統統去掉,隻剩下‘石肉’。接下來還有十多道複雜的工序,包括設計、雕刻、配盒、磨光、鋸石、圍璞、磨璞、光身、雕花、打磨、染墨、褪墨、上蠟、褪蠟等等,全過程都是手工,一旦失手便成為廢品,而對於端硯來說最大的問題還在於硯材。早在宋代由於官方民間對硯台的喜愛導致瘋狂采掘,端硯石材已麵臨枯竭,到了明代五大名坑陸續封坑直至清代都沒有開采記錄,民國以來雖有少量開采但數量微乎其微,可以說端硯硯材是用一塊少一塊,故而收藏價值逐年攀高。”

    羅翝吃驚道:“照白市長的說法,我這塊端硯可追溯到明代甚至更久,那才值多少錢?”

    “也不是,”白鈺道,“明代中期以老坑為代表的名坑被封後,為滿足市場需求,明末清初硯匠們又在斧柯山東麓地域沙埔鎮轄區進行開采,因此又稱沙埔石。新麻坑出品的也叫但價格跟老坑、麻子坑沒法比,以常理判斷羅書記這方應該是新麻坑。”

    “價格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