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之路方晟

第3104章(1/2)

    一是集團旗下企業良莠不齊,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兩極分化嚴重。改製後優質資產整合起來後能夠引導企業精益化經營,突出主業,打造品牌,優化產業鏈布局,大幅提高企業運營能力。企業自身造血功能增強,對抗債務風險更有底氣,信用評級、融資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但另一方麵集團客觀存在相當數量的“僵屍企業”,產能嚴重過剩、庫存積壓如山、債務累累無償還能力,經營幾乎陷入停頓。

    方晟等領導們心知肚明“僵屍企業”就是集團優質資產蓬勃興旺的原因,它們的存在基本上隻起到承擔巨額債務要挾銀行不斷供的作用,這一招以前好使,改製後親兄弟明算賬,必須通過企業清算破產等方式予以“消滅”,實現市場出清。

    那就需要市區兩級正府、銀行等綠燈放行,還要妥善安排“僵屍企業”留守職工的去向,確保不產生新的勞務糾紛。

    二是關於曆史上存在的虛增資產處置問題。過去為業績、品牌、聲譽等原因包括固建重工在內的國企普遍存在通過資產評估虛增利潤現象,虛增不會給企業帶來真實經營效益反而增加財務成本,加重企業負擔。但在一定曆史背景下“逐年上升”、“國企朝氣蓬勃”、“經濟主心骨”等等標簽,使得類似行為更多摻和正治正確因素,換而言之作為企業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當然也不排除主局者為晉升而抬高業績。

    國產資產增加了大家都很開心,但核減卻沒那麽容易,稍有不慎便會落得“侵吞”、“國有資產流失”、“造成重大損失”的罪名,必須經京都、原山省、渚泉市三級國資委點頭認可,各級國稅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配合操作,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同意才行。

    層層級級,哪個環節稍有畏難情緒或稍微卡一下,這事兒就辦不成。

    也不算集團給領導小組出難題,主要責任也不在集團以及沈煜能、尹榮這班高管,凡事隻要打上“曆史”烙印就變成剪不斷理還斷的問題,沒法說理。

    果然,省國資委主任湯浩煒第一個打起了太極。

    “我看過尹榮同誌送的報告,一百多個億虛增資產很嚇人呐,抵得上普通規模省屬企業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陳年累月搞虛假繁榮如今要算總賬了。怎麽辦?我想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不能指望依靠一個契機解決所有矛盾,那樣必然產生新的矛盾,給後人留下無數問號和不解……”

    張犖健附合道:“浩煒說得不錯,這也是前期市裏和集團一再會商始終沒能拿出具體措施的原因,曆史包袱太沉重了,重得大家背負不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