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之路方晟

第3068章(1/2)

    自古以來,“清官”與“好官”從來不是一個概念。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寧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海瑞對人對己都嚴苛到極致,死後家裏無錢下葬,這兩位是標準的清官。

    清官是不是好官?答案是不一定。

    陶淵明多地為官政績寥寥且不提,海瑞在曆史上聲望實際上非常低,盡管他一生踐行“忠孝”二字,史學家的評價是“盡忠如螻蟻,盡孝似禽獸”,結了三次婚納了兩房妾,女人們下場都非常悲慘。

    海瑞在江蘇輾轉做官,每次升遷時所在地老百姓都敲鑼打鼓歡送,而赴任地大戶財主們則望風而逃,其為人可見一斑。

    清官最容易獲得民間認可的便是動輒“掛冠而去”,誓言不與貪庸官員同流合汙,可是再往深處想一想,清官們都辭職了,位置讓給了誰?

    這樣分析,清官為了自身清譽不負責任地辭職才是對老百姓最大的傷害。

    何為好官?

    戚繼光在老百姓心目中是能征善戰、抗擊倭寇保家衛國的大英雄,然而史學家研究發現他堅持多年、出手豪闊地給朝廷首輔張居正奉送厚禮,重金購買時稱“千金姬”的美女送到府上,並苦心費詣投其所好,尋找傳說可以壯陽的“海狗腎”讓張居正煲湯,喝了之後體內似有火球滾動,三九寒冬都不戴帽子。

    可想而知張居正其實也不正。

    戚繼光的傾情投入得到什麽回報?在軍餉劃撥問題上,張居正從來不吝投入,正因為此戚家軍從招募到訓練再到兵器打造都精耕細作力求完美——戚家刀至今還鋒利無比,率軍在浙、閩、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曆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百姓歡悅,倭寇喪膽”。

    他離職時,“領將印三十餘年,家無餘田,惟集書數千卷而已”,可見他盡管某些做法似乎不得體、見不得光,但事出有因,發自公心,沿海大片領土、數十萬老百姓安危得以保全,這才是真正意義的好官。

    會議期間陳皎找方晟談了兩次,核心也是出路問題。

    爭取臨海申長未果使陳皎清醒地意識到盡管有沿海發展大戰略成功實施的輝煌,在京都和沿海發達省份領導們眼前道行還不夠,連排名靠後的臨海都去不了,其它地方幹脆別提。

    唯有再打著支窮支邊的旗號轉戰中原、西南、西北等經濟相對落後的省份,憑借幾年來在雙江的實踐積累短期內提振GDP大概不成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