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之路方晟

第2794章(1/2)

    再說起費約的兩大鐵杆吳鄭榮、邱秋,因為掛蓮花河河道整治領導小組副組長被責任追究,從副處級降為江業檔案局副科級科員。

    事後他倆對費約沒半句怨言一無既往忠心耿耿,都是“蓮花河道研究會”副會長,四處奔走為費約的調查研究籌款、借人、購置設備等等。江業人都說費約總算沒走眼,相中的幾個親信還算靠譜。

    相比之下緊跟方晟的發展更好些,如季亞軍在鄞峽當副市長、宣朔抽調到領導小組後也享受副廳待遇一旦空降起碼副市長妥妥的;當年與俞鴻飛成為方晟抓城建左膀右臂的房建軍,去年才從區人大副主任位置退下來;至於緊跟方晟做事的江璐、賈複恩當年都隻是副科,如今都是廳級幹部了。

    因此來說官場跟對人、走對路很重要,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當然純粹用職務和級別來比較似乎有點俗氣,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如今的費約活得也蠻瀟灑,也很愜意,經曆了風風雨雨回歸平靜的生活,何況身體還那麽棒,人生何複何求?

    但人在官場就得用官場的標準來衡量成敗,古今中外亦然。

    席間還提到已經爭論十多年的話題:當年到底應不應該興建江業新城?

    從高層角度來看,自從江業入選“十大新興縣城”獎,時任縣委書計的朱正陽出席國家級頒獎大會,從傅首長手裏接獎杯和證書,被陳首長在發言中點名表揚,燕首長特意找他握手,那一刻起江業新城已經成為方晟仕途中的一座豐碑,任何人都無法抹殺其不朽的榮耀。

    然而在江業民間,有關老城新城的話題始終保持相當熱度。按方晟的規劃江業新城與老城區應該平行發展,當時算的賬是江業財政用於老城區改造,新城引入外來投資。

    在方晟手裏的確較好地貫徹了這個思路,江業新城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繁榮商業包括寺廟都來自外來資本;而老城區哪怕遭受那次著名的洪澇災害,都能有條不紊投入資金進行修葺完善。

    繼任者朱正陽、樊紅雨、莊彬等領導也想延續方晟的做法,也是最不會產生矛盾的,可都做不到啊!

    一方麵沒有方晟長袖善舞的經濟頭腦,另一方麵也吸引不到那麽多資金。無奈之下隻能就地切蛋糕,全力保住江業新城這塊金字招牌,撥給老城區的建設資金愈發消減,到了莊彬手裏基本就是不聞不問順應自然。

    還有最關鍵的是隨著江業與大宇合並,區中心明顯轉移到原大宇核心區,江業新城因靠近大宇仍有商業價值,老城區不可避免要被時代潮流拋得越來越遠。

    從地域和行政區劃講這是城市合並的趨勢,但老城區居民商戶卻把矛頭指向江業新城,繼而質疑當初發展戰略,說“都是那個姓方的搞鬼”!

    談到這個話題有點沉重,方晟擱下筷子,沉吟良久道:“一個城市要發展必然會犧牲某種狀態下的舒適度,超常規並打破慣有的習俗和規矩。江業的問題是拆遷難、不肯拆,幾十萬人口蜷縮在古老的小圈子裏,怎麽辦,隻能目光向外找機遇找空間,所以才有江業新城的誕生……它引起的爭議很大,讓高居廟堂的駱老專門跑過去抨擊,又讓多位首長出麵表態,可見那次大膽探索的前衛性,哪怕在京都層麵意見都不統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