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之路方晟

第205章(1/2)

    葉韻道:“象微軟、IBM之類的軟件巨頭,研發期間交流溝通非常費勁,死板教條得讓人發狂,哪怕修改菜單裏麵一個字都要求填寫項目需求單,然後走流程逐級審批,拖不死你也要累死你。而且係統後台很多東西拒絕分享,項目完成後也不肯移交給甲方,宣稱為了保護版權,其實想在後期係統維護中大撈特撈,漫天要價。”

    程庚明在發改委經常與各個企業打交道,聽說過類似事件,道:“某家銀行業務係統是矽穀某團隊美其名曰獨立自主研發,實質套用的碧海省已上線係統,稍加改動就匆匆推廣,結果後台有些地方沒改到位,居然打印出‘碧海省某某支行’字樣,被同行笑得抬不起頭來。更過分的是那套係統不能用WIN終端,結果省行集中采購數萬套那個團隊推薦的品牌機,被狠狠宰了一筆不提,每個櫃員桌上放一整套電腦設備,既占地方又不便維護,實在裏外賠本。”

    “打印錯誤、設備采購,這些錯誤一目了然,至少大家知道哪裏吃了虧,暗地裏吃了多少虧有誰說得清?”葉韻笑道,“因此我個人認為,做係統不能好大求洋,而要接地氣、選擇最合適自己的。”

    方晟沉吟片刻:“說說寧詩公司接地氣的做法?”

    葉韻笑得更迷人,臉頰上顯出兩個淺淺的酒窩:“首先深入調查,實地考察,不完全看需求報告,而是研發組切身感受到景區需要什麽;其次靈活運作,邊做邊改,係統成熟一塊用一塊,盡最大可能滿足所有要求;最後則是係統維護,事實這才是軟件公司真正賺錢的地方……”

    “哦,倒是頭回聽到這種說法。”方晟驚異地說。

    葉韻耐心解釋:“打個比方,假設景區管理係統公開招標,價格將成為主要競爭元素,若底價為三十萬,最終很有可能殺至二十五萬甚至更低,除去人力成本、數據庫費用等,幾乎不賺或虧本,那麽公司為何咬牙做?就是盯著係統上線後的軟件維護。”

    程庚明道:“一般來說合同會規定一至兩年免費維護期。”

    “那是行業慣例,可係統何止用兩年?一個成熟穩定的係統使用周期起碼十年至十五年!”她說,“隨著時間推移,通常逐步暴露三個方麵問題,一是係統運行產生大量冗餘信息,速度越來越慢;二是為適應不斷發展的業務需要,必須增加、修改部分菜單功能;三是原有程序偶爾發生BUG,需要修補完善;另外如果更新硬件設備,如換服務器、增加刷卡設備,都要係統和數據庫配合。由於原代碼在公司手裏,有且隻有找他們,這就是所謂技術壁壘,因此甲方隻能付出不菲的軟件升級費。”

    “我可以在合同中注明升級費用……”方晟說得有些氣短,對他來說畢竟是非常陌生的領域。

    “軟件公司會有很多技巧避開合同規定,比如你說升級費,我就強調這次收費與升級無關,而是整理數據庫;而且從另一方麵講,軟件公司有時也蠻無奈,因為軟件行業人材流動太快太頻繁,研發組把整套係統從頭做到最後,組員已跳槽大半,再隔兩年原班人馬或許一個不剩,軟件公司做好維護,等於從頭再來,需要付出培訓和研究成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