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1788章 國力決定一切(1/2)

    【同俄國這樣的國家作戰,一時的勝利並不足以喜悅。俄國人在極其拉胯的戰爭技術之下,有著極其堅韌的本性。因此這一次的戰爭,將會是曠日持久的,你部必須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以應對任何情況。】

    左夢庚開始返程了。

    這一次西巡,長達五年,空前絕後。

    曆朝曆代,都沒有哪位皇帝出巡可以離開中樞這麽久,而國家還能平穩運行。

    這都得益於帝國的製度。

    皇帝脫離了繁重的政務之後,才能有如此充沛的精力和時間,前往各地實地檢驗。

    可不管怎麽說,都到了該返程的時候。

    一次西域之行,也讓左夢庚徹底安心下來。

    最起碼他十分確定,帝國對於西域的攻略正在朝著好的方向前進。帝國對西域的統治,也在逐步鞏固,不會出現反複。

    而回程之際,他給遠在伏爾加河流域的左暄妍等人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告誡這些前線的指揮官戒驕戒躁,不要將對俄國的戰爭想的太容易。

    之前的推進太輕鬆了,他生怕將士們產生驕縱的情緒。那樣的話,一旦遇到挫折,恐怕就會變成大麻煩。

    好在這一戰雖然重要,但是對於帝國而言壓力沒有那麽大。

    戰線畢竟在伏爾加河與烏拉爾山一帶,遠離帝國本土。即使遭遇挫折,也有足夠的戰略空間進行調整。

    相反俄國人的壓力可就太大了。

    一旦他們受不住伏爾加河、烏拉爾山一線,就會被國防軍突入東歐平原。

    到了那個時候,莫斯科都將處於國防軍的兵鋒之下。

    對於戰爭的結果,左夢庚已經有所預見。

    徹底消滅俄國是不太可能的。

    不說帝國有沒有這個實力,即使有,也難以做到。

    因為歐洲各國不可能坐視俄國被帝國完全占領,那將會觸碰到他們敏感的神經。

    盡管三十年戰爭以來,歐洲各國和俄國打的不可開交,但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俄國屬於歐洲的前沿。

    要是俄國滅亡了,歐洲各國肯定擔心帝國會如同蒙古人那樣席卷歐洲,立刻就會轉變立場。

    帝國可沒有做好同整個歐洲開戰的準備,也不可能打贏。

    戰線太長了,再強大的國力也支撐不起。

    帝國的底線,還是之前的要求,將中俄的邊境線劃定在伏爾加河與烏拉爾山一線,禁止俄國進入亞洲。

    因此戰爭的目的,就是逼迫俄國接受現實。

    而以俄國的體量,肯定不會輕易屈服,一定會和帝國拉扯、消耗很久。

    幸好帝國已經和波蘭建立了聯係,從東西兩個方向對俄國展開進攻,遲早有俄國人承受不住的時候。

    在戰爭的背後,帝國需要做的,就是盡快穩定整個中亞、西伯利亞的局勢,好給前線提供足夠的幫助。

    “經過研究,這裏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棉花的種植。尤其是長絨棉,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遠超中土。中樞已經決定,在西北地區建立棉花產業基地,同時在原有的山東等地區進行退棉還耕。”

    西域的開拓,帶來了產業調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