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1164章 無法改變的命運(1/2)

    “盧兵憲迷霧障眼,自陷險地而不自知。我方多次提醒,卻不知為何無動於衷。如今高總監遠在滄州、天津一線,遠水難救近火。唯有洪兵憲或許可以逆天改命,扭轉乾坤。”

    聽著鄭家達的訴說,洪承疇猶豫不決。

    盧象升陷入危險,他當然很擔心。

    畢竟如今的大明,能打又忠心又清廉的人不多了。

    盧象升的才幹,他最清楚不過。

    可對於此事,明廷和各路明軍都平靜無事,為何是夏國跑來告急?

    這其中是不是有何陰謀?

    聯想到朝廷嚴令給自己的職責,洪承疇不禁加倍小心。

    “鄭司長是老朋友了,按理說自當肝膽相照。隻是本官有一事不明,還請賜教。”

    他也不用鄭家達問起。

    “明夏之間,是敵非友。倘若盧兵憲遭了難,於貴國而言,當有百利而無一害。卻不知貴國如此關切,所為何故?”

    麵對著毫不掩飾的責問,鄭家達真是一肚子氣。

    “此乃殿下親口吩咐,嚴令我等必須照行。雖不曾聽殿下剖明內情,但在下私自猜測,卻也明白一二。”

    他頓了一頓,臉色前所未有的嚴肅。

    “明夏之間,雖然斷無緩和之餘地。但無論勝負,隻是我漢人內鬥。滿清乃東虜蠻夷,入關而燒殺搶掠,破壞的乃是我漢家的元氣。不知此言,洪兵憲信否?”

    洪承疇愕然,雖然覺著這些話太過於假大空,可也為其中的民族大義所感。

    “多謝貴國好意,本官這便著手。”

    為了此事,鄭家達前前後後和許多明朝官員交涉過。洪承疇是唯一一個有所動容,並且願意行動的。

    這讓他多少寬慰了許多。

    “那就祝願貴方旗開得勝了。”

    鄭家達放下心來,告辭離去。

    他卻不知道,洪承疇動容與否,卻什麽都沒有改變。

    “大人,朝廷嚴令,著我部以防範夏國為要。倘若出兵北上,實為抗旨。其中罪責,關係甚大啊。”

    洪承疇將眾將聚攏過來,商議援救盧象升一事,結果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

    對於清軍的凶猛,這些明將早已沒有了戰心,萬分不遠去和清軍交手。

    更不要說有朝廷的嚴令,他們更加心安理得地躲起來了。

    雖然看起來夏軍似乎比清軍更厲害,但夏軍多文明啊,就算打輸了大不了投降就是了。

    這要是碰到清軍,多少腦袋都不夠砍的。

    見沒人支持,洪承疇也無奈了。

    他當然能乾綱獨斷,揮師北上。可那樣一來,不論勝敗,所有的罪責都要落到他一個人的頭上。

    紫禁城裏那位帝王的猜忌之心,讓他不由得打了一個冷顫。

    關鍵時刻,洪承疇文官本色暴露出來,選擇了明哲保身。

    “既如此,當派人知會盧兵憲,宜早退卻,不給東虜可趁之機。”

    聽說隻是派人傳信,大家就沒有什麽意見了。

    當天,洪承疇的信使火速從彰德府出發,疾馳一日一夜,趕到了盧象升軍中。

    “我家兵憲發現敵情詭譎,似乎要對盧兵憲不利,特來通稟。”

    洪承疇的信使沒有直接見到盧象升,督撫標營副總兵李重鎮接待了。

    “多謝洪兵憲高義,我家大人銘感五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