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1110章 幕府的應對(1/2)

    夏國問罪的國書,在德川幕府引起了軒然大波。

    “將軍,不能再退讓了。夏國得寸進尺,索求無度,這些都是他們的借口而已。”

    酒井忠勝的言辭,代表了許多人的想法。

    凡是看到夏國國書的人都明白,其中的條件每一個都無法接受。

    雖然按照法理來說,東瀛侵奪琉球國,確實忤逆了中原王朝。可當時中原的正統是大明,並非是夏國。

    連大明都沒有說什麽,夏國頗有越俎代庖的嫌疑。

    而且大家都是政壇的老狐狸,還玩什麽聊齋?

    一看夏國提出的條件,德川幕府眾人就非常明白,夏國的目標並不是為了琉球討還公道,而是要對東瀛下手。

    國書當中的四個條件,每一個都如同利刃一樣割在了幕府的動脈之上。

    答應任何一條,德川幕府都將威望淪喪,再無抬頭之日。

    一旦失去了威權,還怎麽壓製各路大名、維係眼下的統治?

    德川家光人到中年,本以為涵養功夫已經爐火純青,此時此刻卻被夏國的國書氣的七竅生煙。

    “夏國人太貪婪了。他們小瞧了東瀛。當年強大如蒙元,在這裏也折戟沉沙,難越雷池一步。”

    他的話,讓幕府的高層全都湧起了信心。

    那時的東瀛,麵臨著蒙古人的進攻,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可是天照大神賜予了神風,將凶悍的蒙古軍隊席卷一空,這才讓東瀛得以延續。

    從那以後,每一個東瀛人都堅信,他們的命運受到了天神的眷顧。

    因此麵對著夏國的威壓,盡管已經見識過了夏國的強大,他們還是覺得能夠擊敗強敵。

    和這些年輕人不同,老中土井利勝則要思慮周詳的多。

    “當初征伐琉球,乃是薩摩藩違背幕府的命令,擅自出兵。夏國為何不追究薩摩藩,反而找上了幕府?”

    此言一出,恰如一股涼風席卷廳堂。

    夏國不可能不知道當初的慶長琉球之役,究竟是怎麽回事。

    既然如此,要懲罰也應該找到薩摩藩的頭上。

    可是夏國送來的國書當中,沒有一個字提及到薩摩藩,反而將所有的責任都強加到了幕府的頭上。

    這等詭譎之處,讓很多人都產生了擔憂。

    “老中大人,您的意思是……薩摩藩做了可恥的叛徒?”

    伊達秀宗曾經參與對馬海戰,貼身見識了薩摩藩的種種詭異舉動,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種可能。

    “西部的那些大名從來都是豐臣家的死忠,他們無時不刻不想著改旗易幟。相信這樣的機會,他們絕對不會放過。”

    土井利勝的提醒,讓德川家光徹底冷靜了下來。

    他不怕同夏國作戰。

    隻要固守本土,不輕易出海浪戰,他也不相信夏國能夠打進東瀛、徹底消滅幕府。

    但是假如身邊出現了不軌之徒,那麽就會留下巨大的破綻。

    這才是滅亡的危機所在。

    想明白了這些,德川家光立刻做出了應對。

    “派人前往琉球,讓尚豐王親筆書寫一封信過來。要他言明,乃是自願做我東瀛屬國的。還有,傳令西部各大名,讓他們提前上洛覲見,不得耽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