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910章 對馬海戰(13)(1/2)

    尚可喜情急之下,將火箭炮用成了火箭筒,卻起到了翻天覆地的效果。

    從這一刻起,勝負的天平徹底扭轉。

    同火箭炮相比,火箭筒有兩大優勢。

    其一就是裝填方便。

    火箭炮因為是十二管的,所以需要將十二枚火箭彈全部裝填完畢,才能夠進行發射。

    這是一個非常漫長又疲憊的過程。

    但火箭筒不一樣。

    就那麽一根筒子,隻要將火箭彈塞進去,隨時都可以發射。

    雖然起不到火箭炮集群壓製的恐怖效果,可是用來對付單體目標卻更加便捷。

    其二就是可以對付近距離的敵人。

    火箭炮的炮口上揚,隻能打遠處的目標。此時被人扛在肩上,打幾十米內的目標毫不費力。

    而且因為是扛在肩上發射,再也不挑射擊角度了。

    夏軍的士兵們完全可以扛著筒子,在船上來回奔跑,從任意角度向敵人發射。

    隻要注意,不要被火箭彈的尾焰將自己的船引燃了就行。

    隨著尚可喜發出命令,其他的各船都開始有樣學樣,將火箭炮拆分開來。

    一時間,許多夏軍的船上就能看到奇怪的景象。

    三、四個士兵一組,有的一個人扛著一根筒子,有的則是兩個人扛著一根筒子,還有兩個人在後麵抬著火箭彈跟隨。

    每當發現一艘東瀛的戰船在附近,他們就會立刻完成裝填,然後將火箭彈打過去。

    幾十米的距離,哪怕火箭彈的精準度不高,這種情況也不太會出現命中不了的情況。

    再說了,即便真的打不中,偏差也不會太大。火箭彈在東瀛戰船附近的海麵上爆炸,引起的大火也會將其吞沒。

    夏軍高效的組織能力,在這一刻體現無疑。

    士兵自發的組成了若幹個小組,每個火箭彈小組基本上都是六個人。

    兩個人負責發射,兩個人負責裝填,剩下的兩個人則是來回奔跑於船艙和甲板,運送火箭彈。

    本來和夏軍艦隊攪和在一起,島津久慶覺得勝利在望。

    結果打著打著,他才發現情況不對。

    夏軍的船上每當那種奇怪的火炮發射時,總有一艘東瀛戰船被擊沉。

    要知道此時的夏軍可是對準了發射的,幾乎可以做到一發火箭彈幹沉一艘船。東瀛人的船再多,也不夠打的呀。

    通過這種奇怪的方式,夏軍取得了主動權,開始進行反攻。

    “那邊,救出咱們的人。”

    尚可喜注意到本方的一艘蜈蚣船正在被圍攻,立刻指揮著戰船衝了過去。

    還在半路上,他就是一枚火箭彈打了過去。

    淩厲猛烈的爆炸聲中,正在圍攻蜈蚣船的幾艘東瀛戰船全都被爆炸波及到。一艘當場被炸毀,其他的幾艘沾上了火苗,再也顧不得打仗,全都忙著去救火了。

    那艘正在被圍攻的蜈蚣船可是知道火箭彈的厲害,同樣不敢在原地滯留,忙不迭的將船駛出了包圍圈。

    與此同時,類似的場景正在整個海麵上不停的上演。

    那些原本為了保護蒼山船而勇於犧牲的蜈蚣船,此時卻成了蒼山船解救的對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