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889章 檄文(1/2)

    【夫朝鮮之立,內絕高麗之暴,外承天朝之恩。

    自此奉中華正朔,方知為人之樂。

    以下二百年,倭奴東來,寇海疆而掠王土,殺人民而毀宗廟。朝鮮之統,幾絕矣毀矣。

    君臣士子,深受流亡之苦;百姓良民,淪為東夷之奴。

    中華小盛之地,一夕何存?

    初陽普照之國,哭嚎泣血。

    上天有好生之德,中華有再造之恩。發大兵、驅強虜,方有朝鮮延續。

    此恩此德,如皓陽之暖,如清河之潤,如慈父之育,如聖人之誨。

    八道百姓,千萬子民,銘感五內,焉敢忘懷?

    及至蠻夷發於遼東苦寒之地,承蒙明德香火而不懷恩。野心膨長,如虎如狼,進更且妄圖以夷狄而居中國,貪彌天之功。

    其欲拆散中華與朝鮮父子之情,恰如毀家滅族之仇。天蒙陰霾、地覆清霜,江海為之咆哮,山嶽為之崩摧。

    彼夷狄者,收兄妻、征父妾,無人倫之禮,罔長幼之序,實禽獸也!

    朝鮮沐王化之國,拜禮教之邦,焉可茹毛飲血,朋比獸類?

    斯今日者,人君棄其子民、朝廷斷其根本,廢禮教、事蠻夷。

    既如此,君何為君?國何為國?

    達人誌士,豈容冠履倒置?

    壯懷激烈,尚存八道熱血!

    此誠生死存亡之際,敬告豪傑。當舍昏君、疏惡朝,君子自強不息,共創朝鮮新章。

    待從頭,收拾了舊山河,再與背民昏君、賣國醜類、遼東蠻夷計較!】

    李倧活了幾十年,經曆了無數的風風雨雨,見慣了各種場麵,自詡泰山崩於前而不會色變。

    然而此時此刻的他,手捧著金尚憲書寫的檄文,幾欲呼吸斷絕,心膽盡喪。

    那是一種從所未有的絕望之感。

    即便之前匍匐在黃台吉的麵前叩首稱臣,都沒有讓他如此慌亂。

    再沒有任何一個君王,能夠在麵對他的子民反抗時,還能夠無動於衷。

    李倧仿佛看到朝鮮八道遍地封煙,無數憤怒至極的平民百姓揮舞著刀叉,衝進了他的王宮,將他戳成了血肉葫蘆。

    朝堂之上,早已風雲變色。

    金鎏連爬了好幾步,欺上前來,痛心疾首。

    “殿下,如今朝鮮蒙難、國君受辱,方致野心之輩妄圖做換天之舉。當此危難之秋,如不行霹靂手段震懾人心,則國家危矣。”

    又有許多官員紛紛發聲,無一例外,全都是催促李倧立刻發兵討伐叛逆。

    而這些人,毫無意外全都是主和派。

    他們和斥和派鬥了很多年,因為李倧的偏袒,始終不分勝負。而這一次斥和派竟然做出了叛亂之舉,立刻讓主和派意識到,獨霸朝堂的機會到來了。

    眾臣當中,唯獨崔鳴吉還算冷靜。

    “殿下,金尚憲等人已經有了夏國的支持,其背後的力量不容小覷。還請殿下妥善籌劃,一切以保全國家為首要。”

    李倧揚著手中的檄文,又一次展露了暴戾的一麵。

    “逆臣賊子,口口聲聲反對孤的苦心,轉過頭來卻又拜叛逆為尊。狼子野心,口是心非,無君無父,何以稱之為人?”

    聽著李倧的惡毒評價,主和派的官員們全都大喜過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