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793章 水災治理(1/2)

    從漢武帝時起,鹽鐵專營在中華大地上施行已經有上千年了。

    曆代王朝正是通過控製鹽和鐵兩種戰略資源,攫取了大量的財富,維係了王朝的運營。

    如果沒有左夢庚的插手,這種製度甚至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二十一世紀才完成使命。

    導致鹽鐵專營一直持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而說穿了,  無非是利益。

    鹽和鐵是世間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資,自然也就擁有著龐大的市場,形成旱澇保收的買賣。

    曆代王朝通過控製這兩種物資,獲取的財富究竟有多少,根本無法統計。

    封建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土地。

    鹽則成為了土地之外的重要獲利來源。

    因此為了完成對社會的把控,  各個王朝都將食鹽緊緊攥在手裏。

    沒有鹽,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掌握了這個,就等於掌握了百姓。

    說穿了,  封建社會的鹽鐵專營製度,就如同戶籍、保甲等政策一樣,是一種對平民百姓的人身束縛和管理。

    除此之外,生產力的落後導致食鹽的產出是落後於市場需求的。

    不將食鹽緊緊抓在手中,市場肯定會變得混亂,進而引起國家和社會動蕩。

    為什麽山東要放開食鹽專營呢?

    難道左夢庚和官員們不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嗎?

    他們當然知道,但必須要這麽做。

    首先,平息兩淮鹽商的作亂雖然十分迅速,但也帶來了不小的副作用。

    山東殺氣騰騰的做法,著實嚇到了其餘的商人。

    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將會極大地影響後續的商業發展。

    山東以商業為根基,絕對不允許商業領域出現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隻有拿出足夠大的好處,才能夠堅定商人們對山東政權的信心,從而選擇支持山東,  成為山東的擁躉。

    徽商的轉變就是明證。

    剛剛見到左夢庚的時候,他們一個個如同鵪鶉一般,謹小慎微,生怕死於非命。

    待得知山東將會放開食鹽專營,允許他們參股和經營後,他們立刻就踴躍了起來。

    再看向山東時,就顯得無比親切了。

    其次,在對兩淮鹽場進行重整之前,山東那邊已經完成了鹽業改革。

    所有山東的鹽場都歸納到了山東鹽業公司名下,采用市場辦法運營。

    兩三年的時間看下來,這麽做並沒有什麽壞處。

    純粹市場化的經營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商人們的積極性,也刺激了工人們的積極性。

    山東那邊各種新式製鹽方法層出不窮,極大地提升了食鹽的產量。

    有幾個改進了食鹽生產和提升質量的工人,全都獲得了大匠師的尊號,風光無兩,更是獲取了豐厚的財富。

    政府從具體的食鹽生產中解放出來,隻專注於監管,極大的節省了行政成本,反而鹽稅還提升了一大截。

    有了這個先例,  山東才敢對兩淮鹽場動手。

    食鹽產業放開的消息引起了山呼海嘯一般都震動,不單單兩淮地區,  鬆江府的人都聞訊趕了過來,  想要分一杯羹。

    對此,左夢庚的指示是,來者不拒。

    隻要這些商人拿出真金白銀,擁有足夠的資質,就可以吸納為股東。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新成立的兩淮鹽業公司就積累了超過五十萬兩點資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