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693章 不可調和(2/2)

    “武則天不也是女人嗎?又差在哪裏了?”

    周圍的人大受衝擊,  至於私底下是怎麽想的,  那就不得而知了。

    徐若琳小心的撫摸著自己的肚皮,對著裏麵的小生命嘮叨不休。

    “你呀你呀,就因為你,害得你娘都不能陪曾外祖父最後一程。你可要爭氣,否則娘可傷心嘍。”

    左夢庚滿頭黑線。

    “你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不管他將來如何,都是咱們的孩子。隻要他能健康長大、平安喜樂,比什麽都強。”

    隻可惜除了他自己,再無人能夠保持平常的心態。

    對此左夢庚也沒有辦法。

    人處高位,大權在握,很多東西也是身不由己。

    他唯一能夠做的,就是靠著自身的力量,盡量讓自己的家人生活的幸福一些。

    徐光啟的靈柩終於回到了故鄉。

    黃浦江兩岸無數的人雲集,隻為目睹這位老人的最後一幕。

    這些目光中情緒十分複雜。

    有敬仰、有感恩、有悲痛、有惋惜。

    同樣的,也有幸災樂禍,也有咬牙切齒,更有一些算計。

    徐家和徐家的親朋好友此時顧不得這麽多。

    徐驥帶著子女披麻戴孝,在碼頭跪接了徐光啟回來。

    徐家的親朋好友前呼後擁,抬棺送入了靈堂。

    隨後徐府正門打開,迎接各路賓朋吊唁。

    而鬆江知府方嶽貢的到來,顯然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他親自給徐光啟磕頭上香之後,被潘雲龍引到了別院。

    這裏沒有外人,方便商談。

    “徐閣老乃大明柱石,如今駕鶴西去,天地同悲。還請潘兄代本官向徐氏上下聊表慰藉。”

    潘雲龍揖手為禮。

    “知府大人有心了。”

    方嶽貢斟酌了一下,還是沒有放過這個機會。

    “潘兄乃我鬆江本地名流,想來對於桑梓之情自然看重。隻是如今本地諸多百姓因紡織一事日益窮苦,一貧如洗,食不果腹,此正是禍非福。還請潘兄和諸位鄉紳,看在鄉親父老的情麵上,謹慎而行才是啊。”

    潘雲龍臉色變了。

    “我等速來本份經營,從不敢昧著良心做事。本地百姓之困,還要靠知府大人運籌帷幄。”

    意思很明顯。

    本地百姓的困難,當然是你官府的責任,我們這些經商的可不背這個鍋。

    他這麽一說,方嶽貢的氣也上來了。

    “本地百姓速來靠紡織為生,本來家家戶戶勤勉勞作,勉強可以糊口。但如今機器盛行,百姓所織之棉布半分也無法售賣。長此下去,豈不是要逼死了人?”

    潘雲龍寸步不讓。

    “市場就是這樣,從來都是優勝劣汰。依靠機器和工廠生產出來的棉布又好又便宜,不但在大明、就算是在天下各地也廣受歡迎。隻此一項,每年便為大明賺回了無數的稅銀。鬆江府本地更有無數的百姓靠此為生,養家糊口,還請方知府明察秋毫。”

    方嶽貢虎視眈眈。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潘雲龍的回擊鏗鏘有力。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大義即大利,大利利國利民也。”

    方嶽貢端坐不動,沉寂如墨,一張臉上烏雲密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