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616章 昔日的手段不靈了(1/2)

    在老一輩的文人們老去之後,張溥絕對是當今大明文壇最閃亮的星。

    當心學的蓬勃發展,遭遇了統治者的打壓以及社會經濟變革而有心無力時,大明人又找不到其他的出路,張溥和他所倡導的複古理學毫不意外的霸占了顯學的位置。

    大明的危機所有人都看的到,但並非所有人都能看明白真相。

    也包括張溥。

    於是這些人在看不清未來方向的時候,隻能夠從故紙堆裏尋找答案。

    張溥作為其中的佼佼者,  毫無意外的成為了新一代的文壇領袖。

    如果他隻專注於學術,那麽他的成就必然光耀千古。

    然而張溥卻有一顆世俗的心。

    相比於文名,他更在意的是權力。

    當他發現自己親涉官場卻難以寸進之時,便自然的利用起了自己的聲名和影響力,開始在野幹涉朝政。

    以往東林黨人匯聚朝堂,遮天蔽日,  眾所矚目。

    他這樣的小蝦米自然無人在意。

    東林黨的宿老大物也並不將他這樣的小年輕看在眼中。

    他的意見也就無足輕重。

    張溥是一個精明的人。

    當他發覺依靠著東林黨的餘蔭隻能夠獲取名聲而不能夠獲得權力時,  他毫不猶豫的轉身投向了周延儒。

    周延儒恰好也是東林黨當中的失意者,  也正期望著能夠在官場建功立業。

    在沒有多少同盟支持的情況下,張溥的資源對他而言,毫無意外如同甘霖。

    這兩人一拍即合。

    周延儒在官場上攻城略地,張溥在鄉野為他搖旗呐喊,塑造名聲。

    一時之間,周延儒脫穎而出,居然真的做到了內閣首輔的高位。

    本來這樣的配合繼續下去,無論是周延儒還是張溥都必然能夠培植起龐大的勢力來,左右風雲。

    可惜大明的局勢決定了,他們這樣的謀劃隻能為自身攫取利益,卻不能挽救大明的危機。

    當大明江山的頹勢江河日下時,周延儒這個首輔必然要擔責。

    當周延儒下台後,張溥便成為了無根之木,徹底暴露在了陽光之下。

    雖然他和山東的論戰是在維護大明江山,可他本人的立場和皇帝、閹黨、溫體仁都是存在矛盾的。

    尤其是作為權謀大師的崇禎,怎麽可能允許有人在鄉野之間就能左右自己的朝堂?

    因此當山東方麵對朝廷施壓的時候,  崇禎也好、溫體仁也罷,全都順水推舟,決定利用這個機會解決張溥。

    逮捕張溥的詔令還沒有出皇宮的門,就有複社的人快馬加鞭,一路加急送到了太倉。

    複社上下為此慌亂無策,渾然不知該如何應對。

    唯獨張溥十分淡定。

    “汝等忘記了昔日七君子之故事?今日吾遭此厄,亦不過效仿先賢罷了。”

    複社眾人迅速安定下來,明白了他的意思。

    朝廷派遣廠衛來抓捕張溥,看似形勢危急。可是在大明,作為一個文人遇到這樣的事,毫無疑問是一個漲名聲的絕佳良機。

    大明的官員,為何不怕皇帝打板子?

    因為被皇帝打了板子,才能說明這個官員是一個好官、清官。

    同樣的道理。

    廠衛天生就是邪惡的代表。

    那麽被廠衛抓捕的人,必然是忠臣義士、正人君子。

    張溥已經能夠想象的到,當廠衛上門給自己帶上枷鎖之時,天下百姓稱頌讚揚的場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