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534章 子彈生產線(2/3)

    和渦輪同軸的齒輪旋轉起來後,帶動了一大堆大大小小不同的齒輪聯動旋轉。

    通過這種大小齒輪不同的轉速,最終實現了閘刀頻率一致的做功,也使得每一個鉛塊都都被切的大小一致。

    過了這道工序,才出現了幾個工人。

    他們飛速的撿起盤子裏的鉛塊,放在另一頭的傳送帶上。

    這條傳送帶上全是一個個長條形的鐵塊,每一個鐵塊上有五個和鉛塊直徑一樣的凹槽。

    工人們要做的就是將鉛塊放置在凹槽內。

    待鐵塊兒被移送到前方的固定位置後,上頭同樣有五個前端成尖弧線型的鐵柱飛速落下,砸在了鉛塊上。

    經過了這一道工序,鉛塊就從圓柱體變成了內部凹陷、前端圓弧的彈頭形狀。

    生產線上的最後一道工序,是將初步成型的彈頭並排安放在朝上的鐵柱上。

    傳送帶再往前,是一個如同河流入海口一樣向內漸漸收緊、上下各三層、分內外布置的極薄的鋼板。

    三層鋼板疊加在一起,每層中間的空隙,甚至連一分米都不到。

    因此三層鋼板的總厚度,大約也就在零點五厘米左右。

    內外兩側的鋼板,距離略小於彈頭的直徑,而且鋼比鉛要硬。因此當彈頭被推入進去後,內外鋼板共同作用下,就在彈頭的底部刻畫出了三道凹槽。

    最讓人新奇的是,彈頭進入這台機器時,還會在圓柱上不停自轉。

    這樣一來,隨著傳送帶的不停前進,彈頭的凹槽部位就會被鋼板全部切割,最終形成完整的一周。

    左夢庚蹲下來才看到,原來這台機器的下麵每一個圓柱體上,都有一個小小的齒輪。

    這些齒輪又跟傳送帶的軸承連接在一起。

    當軸承轉動、推動傳送帶前進時,這些齒輪也會帶動著每一個圓柱體自行旋轉,也就使得彈頭被刻畫上了凹槽。

    經過了這些工序,一枚米涅彈頭算是初步成型。

    接下來的打磨、校準等工序,卻不得不依靠人力了。

    饒是如此,如今的彈頭生產效率也比原來快了十倍不止。

    至於運送到旅順的那些鐵製彈殼,也是在這家工廠生產的。

    燒紅的鐵水從爐子裏出來後,在傳送帶上經過輥子的碾壓,就變成了薄薄的鐵片。

    隨後的切割、卷製、塑形,和彈頭的生產都有相似之處。

    至於這種鐵製彈殼前麵的收束,用的也是擠壓法,一次就能成型。

    最後再由工人手動將彈頭和彈殼連接在一起。安放到彈藥箱裏,送到前線就可以供士兵們使用了。

    “經過這種改造,如今我們的工廠每天可以生產十萬枚子彈。這還是我們的機器不足,待日後我們的生產線擴大,產量還會翻上一番的。”

    行走在工廠內,耳邊聽著機器的轟鳴聲。

    看著無數的工人來回奔走,那種工業的浪潮創造新事物的成就感讓左夢庚心曠神怡。

    “我們的力量又變得更加強大,這樣我們改造這個世界的希望也就更大了。而這一切不單單是前線的將士們打的好,也有你們這些在後方生產的人的功勞。我會提議行政委員會,授予你們所有人集體一等功。”

    工廠上下聽到左夢庚的讚賞,全都心裏都樂開了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