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526章 庫頁島(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如此一來,我等便有了抓手。”

    眼前著卸貨如火如荼,廖中堅拱手告辭。

    為了保證航路暢通,必須要去拜會鄭芝龍這個東海龍王。

    脫離船隊,廖中堅孤身南下。

    次日黎明時分,舟山島已經依稀在目。

    “把旗掛起來。”

    “鄭”字旗掛上桅杆,福船朝著舟山島徑自行去。

    還未靠岸,便吸引了數不盡的目光。

    明代初年,湯和奉命署理東南防務。他部下有兩個將領在秀山島幹預當地居民的民事糾紛,結果被打死了。

    湯和大怒,奏請朝廷,說“昌國居民外結倭寇,內多盜賊,是不可教化之頑民。”

    這樣的地方,是邊防大患,執意要撤廢縣治,將島上的居民遷走。

    朱元璋聽信了湯和的奏報,下詔廢除昌國縣,將所有島民悉數驅趕遷移到內地。

    詔書下達後,昌國州紫微嶴人王國祚以為大謬,奔赴南京向朱元璋說理,力陳舟山島民不可內遷的理由。

    為此,朱元璋作出調整,同意留下部分居民。

    即城區四裏內的五百四十七戶,八千零八十五人可以留下,其餘四十六島居民全部趕往內地。

    這就是舟山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海禁。

    昌國縣廢後,史書開始稱昌國為舟山。

    “舟山”一名來自民間,或以為本島“山形如舟”而得名,或以為“漁舟雲集於此”停泊而得名。

    遷徙的命令雖然頒布實施了,縣治也沒有了,但實際上不少居民陸續返島,逐漸打破了限製。

    沿海漁民也不可避免地到舟山靠泊,或為避風,或為淡水食品的補給。

    至明嘉靖年間,舟山群島又有居民六千餘戶。

    雖無縣治,但規模已遠超一般府郡。

    廖中堅漸漸靠近碼頭,目光所及,但見舟船如鱗、白帆如雲,鋪滿了大海。

    個中繁華,又有異域風情。

    岸邊、船上,漢人有之,倭人有之,朝鮮人亦有之,就算是金發碧眼的西洋人也不稀奇。

    此時這些人毫不例外,都在盯著靠近中的“鄭”字旗。

    東海之上,這麵旗幟代表著什麽,人人清楚。

    當船靠岸時,早有人懶洋洋地走來。

    乍暖還寒的天氣,此人卻極為彪悍。

    隻穿了一條犢鼻褲,光著胸膛,渾身上下古銅色中呈現油光,一看就是水中蛟龍。

    “從何而來?緣何掛我鄭氏之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