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514章 態度(1/2)

    “如今淄川已在我行政委員會管轄之下,往日製度、規章俱已失效。接下來,我淄川縣政府將會對境內所有土地、人口重新統計造冊。各家所有田畝,還望拿出黃冊來,否則縣政府不予承認,統統收歸。”

    王與胤傳達了第一條政策,惹得淄川眾人大驚失色。

    雖然想到了前來的人是反賊,    別有所圖,卻沒有想到,第一手就這麽暴力。

    土地可是各家的命根子,這要是被沒收了,肯定會傷筋動骨。

    如今淄川縣就剩下他們這些人了。

    依仗著山勢,結寨自守,    加上東江叛軍對他們這荒郊野嶺的沒有興趣,    因此才存活下來。

    可逃難的過程中,各家的田契必然會有丟失、損毀的。

    一想到手中的土地要變少了,    這些人就坐不住了。

    “這位王縣令……”

    王與胤糾正道:“請叫我王縣長。”

    他原來在大明的官可比縣令大,但是做的不舒心,而且被人陷害,差點坐牢。

    回到山東後,因為父親的關係,也不得不做了反賊。

    可是在了解了這邊的行政製度後,王與胤簡直是如魚得水。

    被任命為淄川縣縣長,他一點都沒有不滿。而且在了解了行政委員會對淄川的規劃後,他認為,這地方大有可為。

    山東是外向型經濟,出口和貿易的比重很大。

    而陶瓷曆來是中國對外出口的拳頭產品之一。

    如果經營好了,淄川重現繁榮不在話下。

    當然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攻略這些本地大族。

    以往在大明為官,這些地方大族是每一個官員都頭疼的對象。

    家家戶戶在朝野千絲萬縷,指不定背後就有什麽大神,弄的地方官員無處下手,    毫無作為。

    可現在不同了。

    王與胤的背後站著新軍,強大的武力保證之下,他明白,可以手段更加激烈一些。

    “王縣長,我等耕讀為家,世代經營,實屬不易。貴府豈能行強盜之舉,毀家滅族,天良何在?”

    宋雲霄憤怒指責,代表了這裏大多數人的心聲。

    王與胤做過功課,反擊既快又準。

    “據聞霽寰公為官在任時,素以清廉聞名。初任延慶知府時,更是自帶紡車千裏赴任。為何如今宋家莊千畝良田,俱在霽寰公名下啊?”

    犀利如刀的詰問,弄的宋雲霄瞠目結舌,再也說不上話來。

    其餘人等更是瑟瑟,赫然發覺,這新來的地方長官似乎夠強硬。

    紅臉的唱完了,震懾住了場麵,徐應元這個白臉的該出場了。

    “各位,如今東江叛賊已然西行遁去,淄川克複,闔境安寧。依敝人看,各位想必惦念桑梓,無日不憂。不如速速回鄉,收拾家園,再議後事吧。”

    這話令淄川眾人總算是緩和了許多。

    不管怎麽說,天寒地凍的,窩在這山上擔驚受怕,吃不飽、睡不好,年紀大的人已經要承受不住了。

    雖然家園已被東江鎮摧毀,但他們這些都是豪富之輩,重振家業並不困難。

    徐應元和王與胤告辭離開,淄川眾人卻麵臨著選擇。

    “哎,這真是前門驅狼、後門進虎啊!”

    畢自寅愁容滿麵,糾結萬分。

    寨子裏的這些,幾乎沒有平民百姓,基本都是淄川本地大族。

    平民百姓也建不起這麽堅固的寨子。

    這些人要麽從前在朝做官,要麽有家人在朝為官,要麽就是地主。

    今日徐應元和王與胤傳達的兩個政策,都讓他們感受到了鋼刀刮骨的痛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