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358章 攻山(1/3)

    隨著張春所部的覆滅,大淩河之戰的結果已經注定。

    消滅了明朝援軍,黃台吉開始了對祖大壽的最後攻堅。

    十月初七和初九,黃台吉兩次致信祖大壽、何可綱、張存仁,督促他們投降,但是遭到了祖大壽的拒絕。

    這時城中三萬餘人,已經餓死了一萬多。

    祖大壽就真的忠心耿耿,寧死不屈嗎?

    顯然不是。

    到了這個地步,祖大壽還不敢投降是有原因的。

    他是被己巳之變中阿敏的屠城給嚇到了。

    對此,黃台吉再次給祖大壽寫信,言明:過去殺遼民確有其事,我深為懊悔,現在早就不這麽做了。至於永平屠城,那是阿敏幹的,他也因此而遭遇了懲罰,希望你不要存在偏見。

    祖大壽還是不信。

    黃台吉極盡誠意,再次致信祖大壽的時候,還派了降將薑新入城麵談。

    其實到了此時,祖大壽已經別無選擇,他派出韓棟前往金營談判。

    到了十月二十五日,祖大壽殺了堅決不降的何可綱,正式投降。

    這一戰對明金雙方的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從這一戰後,明朝在遼東的有生力量蕩然無存。後來建立的關寧鐵騎,也不過是看門狗罷了。

    孫承宗心灰意冷,引咎辭呈。

    崇禎也鬧了個沒臉,不好意思阻攔,給予優渥之後,終於放這位老臣回老家了。

    黃台吉在這一戰中同時展現了極高的政治素養和智慧。

    他強行製止了後金嗜殺濫屠的習性,嚴格遵守誓言。

    對於投降的漢人、攻下的城池,全都妥善保存和優待,極大地挽回了阿敏屠城造成的損失。

    這次戰役明軍被俘將領多達七十餘人,其中不少還是高級將領。

    對於這些降將,黃台吉一律官複原職,予以重用,加以恩養。

    這個做法帶來了連鎖反應,導致後來的明軍將領再同後金作戰時,再無顧慮,投降也變得易如反掌。

    在黃台吉執政時期,這個策略一直被嚴格執行。以至於後來滿清入關,橫掃北方,都跟這個策略不無關係。

    要不是多鐸搞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係列駭人聽聞的大屠殺,滿清攻占江南根本用不了那麽多年。

    遠在沂蒙山的左夢庚接到了詳細的情報,看過之後,除了歎息,就是在其中尋找可利用點。

    想了想,他用筆在紙上圈了莽古爾泰、張春等人的名字,然後遞給左富。

    左富看過,將紙條銷毀,告辭而去。

    遼東的事被左夢庚拋諸腦後,他抄起望遠鏡,觀察起前方的戰事來。

    和百大勝比起來,這個慕容財就是飯桶。以至於十月初開始進攻到現在,新軍西集團已經攻到了東天門附近。

    一個月的鏖戰下來,士兵們成長的非常迅速。

    他們現在已經完全適應了山裏的環境和作戰方式。

    因為慕容財所部的戰鬥力遠不如百大勝部,所以在打了一段時間後,左榮遵循參謀的意見,又對戰術進行了大膽的調整。

    新軍各團以班為單位,每個班間隔十到二十米的距離,進行波峰式的進攻節奏。

    所謂的波峰式進攻,就是一個班在進攻的時候,其附近的友軍部隊並不會一同進攻,而是提供側翼火力和偵察。待這個班的進攻結束,下一個班再往前推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