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282章 改進(1/3)

    “我鬆江之棉紡,多由百姓於家中完成。然一家一戶,不過數口。即便全家上陣,弄好製棉全套工序,著實費力。”

    徐爾爵沒有辜負左夢庚的期望,詳細地介紹了福耀集團、服裝廠等工廠的運作模式,聽的徐驥等人如癡如醉。

    分工協作、流水線等概念更是給他們打開了一扇天窗。

    再以此來對比目前鬆江棉紡的缺點,也就一目了然了。

    家庭式作坊的一大缺點就是,要以少量的勞動力來完成許多工序環節。

    就像當初的服裝廠一樣。

    一個婦人單獨縫製一件衣服,起碼需要大半個月。不但費事費力,成本還非常高昂。

    而采用了流水線作業後,產量極大提升的同時,成本也被壓下來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因此在決定和鬆江府的商人們合作時,左夢庚的打算就是推廣流水線工廠。

    這個隻要做起來,要不了多久,就能徹底摧垮現有的家庭作坊模式,使鬆江棉紡進入工業化階段。

    當然,為了讓潘元龍和瞿寅信服,徐驥還給他們看了徐家的棉布產能。

    徐家的作坊雖然沒有完全采用流水線作業,但也多少參照了福耀集團的模式。特別是還有水力驅動的幫助,因此產能和品質已經有了相當好的口碑。

    什麽都能騙人,實打實的數據不會騙人。

    徐家的作坊織工數量也就和潘家差不多,結果每月的棉布產量居然比潘家多出三成,而且織出的布更加細密結實,由不得潘雲龍和瞿寅不服氣。

    “中恒,倘若合作的話,這種水車也會在工廠裏使用嗎?”

    看著三、四架水車不停轉動,帶動著數百、上千個紗錠穩定抽絲,潘雲龍和瞿寅著實羨慕壞了。

    要知道同樣的織機數量,潘家和瞿家的工坊裏必須要幾十個織工來操作。而在這裏,僅僅隻有三、四個女工來回走動,時不時地更換紗錠、檢查損壞就行了。

    光這一項,就是極大的開支節省。

    左夢庚拋出誘餌。

    “這裏地方太小,河水流速也有所不足,隻能擺下這麽多水力驅動裝置。如果有合適的地方,數十架、上百架水車投入,棉布的日產量將會更加驚人。”

    潘雲龍和瞿寅的腦子裏幻想著寬闊的河邊,水車無邊無際地排開,驅動著數不清的紗錠轉動的場景,眼珠子都紅了。

    數百年了,為什麽就沒有人想到這樣織布呢?

    不過他們很快清醒過來,知道關鍵在水力驅動裝置上。

    別看這玩意兒外表看起來像水車,似乎江南遍地都是。但剛才他們圍著轉了一圈,裏裏外外都仔細看過了,也沒弄明白其中的原理。

    特別是有些部位的器件,似乎需要精湛的工藝才能打造。

    水力驅動轉置雖然是由水車衍化而來,但到底有著極大的不同。這個時代不懂機械原理的人,想要仿製出來難如登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