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275章 挖坑(1/3)

    這裏是江南,而非山東。

    因此劉宗周決定登台講學時,特意保守了一些。

    如果按照他在山東的學術研究內容來講,怕是立刻會掀起軒然大波,天下震動。

    饒是如此,他的提問還是引發了極大的衝擊。

    劉宗周問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儒學除了可以幫助做官外,還有什麽用處?

    遠離官場的讀書人,普普通通的百姓,學習了儒家之道後,究竟有沒有應用到這些學問?

    說穿了,劉宗周就是在質疑儒學缺乏實用性。

    陳子龍年輕氣盛,忍不住跳出來。

    “陽明先生曾言,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離。我輩士人,早已銘記於心,且用之以察。”

    這是在反駁劉宗周的論斷。

    你說儒學缺少實用性,可先輩大儒早已告誡我等,要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可惜,陳子龍的道行太淺了,焉能和劉宗周這等融會貫通、天地通達的大宗師相比?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人中作何解?”

    劉宗周直接拿出了孔夫子的原話來。

    你說當今的士人都在貫徹知行合一、學以致用,那好,真的把學問用到對處了嗎?

    連孔夫子都說了,即使將詩詞吟誦的再好,去從政也不可能成功。出使四方,也沒有相應的能力。如此一來,讀詩再多,又有何用?

    這就是在說,當今的學問,即使學的再多,但是脫離實際,也是毫無用處的。

    有了陳子龍的鋪墊,劉宗周深入展開。

    “以這位先生為例……”

    他隨手指了一個樸素的漢子,惹得那人受寵若驚,整個人都暈暈乎乎的。

    劉宗周拱手相詢。

    “不知先生作何稱呼,從事何業?”

    那人根本就沒有想過,名滿天下的大儒會來和自己說話,回答的磕磕絆絆。

    “小的……小的叫陳三謝,是……是作坊裏的管事。”

    劉宗周再問。

    “可曾讀書?”

    陳三謝無比真誠。

    “小的愚鈍,雖慕聖賢,然一知半解,不敢稱懂。”

    左夢庚在一旁聽的神采連連,沒想到江南之地普普通通一個工人,居然都有如此文采。

    劉宗周嗬嗬笑道:“既讀過書,平日裏生活、做工,可曾奉行聖賢之道?可把聖賢之道,化入技藝之中?”

    陳三謝訥訥無言,麵露愧色。

    “小的蠢笨,做不到知行合一,玷汙聖學。”

    劉宗周卻搖頭歎道:“非也,非也。非是你不悟聖道,而是聖道無以教汝。”

    滿場哄然,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聖道煌煌,豈能連一個區區工人都教導不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