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237章 豪傑歸附(1/3)

    傅以漸在後世的名聲很不好。

    連他的直係後代傅斯年都罵他。

    隻因他是清代第一位狀元,清朝剛剛入主中原就去參加會試,顯得很沒有文人氣節。

    不過左夢庚了解情況後發現,氣節這玩意兒跟傅以漸說不著。

    一個窮苦人家的小子,自幼刻苦讀書,不就是為了出人頭地嘛。

    傅家是東昌大族沒錯,但不是傅以漸。

    其實東昌府是有兩個傅家的,一個是禦史傅,還有一個是閣老傅。

    禦史傅就是指傅劍嶽家族,因傅光宅而發達。

    閣老傅是因為傅以漸後來成為了閣臣而崛起。

    兩家隻是姓氏相同,但並沒有血緣關係。

    隻是雖然同居一城,但兩個傅姓並沒有一山不容二虎的齷齪,相反關係非常親近,因此後人經常弄反。

    即便是閣老傅的後人,許多時候都將傅光宅當做是本族的六世祖。

    實際上傅以漸家境貧寒,生活困苦,也得到了一些禦史傅家族的幫助,但和那些叱吒風雲的文人們沒啥關係。

    即使傅以漸不去參加順治二年的會試,也會誕生一位狀元。

    最起碼能考上狀元,後來又做到大學士,說明傅以漸的能力肯定是沒問題的。

    耿章光將此人拉來,左夢庚還是樂見其成的。

    至於另外一個士子,也不是無名之輩。

    朱鼎延朱元孚,永嘉侯朱亮祖後裔。不過家道早已中落,因為徐鴻儒起義,帶著母親為了避難才從平陰遷居到的東昌。

    朱鼎延也是順治時期的名臣,做到過工部尚書。

    朱鼎延的六世孫女是傅以漸後代傅廷輝的夫人,母親是鄧之榮的後代。朱氏生的第三子傅繼勳,就是傅斯年的曾祖父。

    這些家族盤根錯節,可見一斑。

    “二位如來我軍中,錯失功名,也沒有關係嗎?”

    傅以漸和朱鼎延早已明確心跡。

    “將軍有所不知,我和元孚家境貧寒,便是想要繼續讀書,也難以為繼。更何況聽耿兄言及,臨清大儒雲集,賢達凡己,我輩便是能沐聆一二,也勝過閉門造車。”

    左夢庚明白了。

    這二位是對如今的科舉絕望了。

    估計這也是為何清朝一開科舉士,他們便跑過去的原因之一。

    實在是明末的科舉太過於腐敗,他們考不上。

    “既如此,你們便跟著耿兄好了。不過我軍中曆來一視同仁,頗為辛苦。倘若你們受不住,還請盡早名言。日後再犯,軍法可就無情了。”

    傅以漸和朱鼎延並不當一回事。

    他們本來就很窮苦了,還在乎吃苦嗎?

    左夢庚在東昌府逗留了一天,隨後全軍啟程,穿州過府,進入兗州,一直到了沙灣才停下。

    沙灣位於安山湖以北,乃會通河、廣濟渠、濰水交匯之處,實打實的交通要道。

    新軍在此地建立了後勤基地,開始籌備進軍水泊。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左夢庚終於接到了騎兵團的戰報。

    王思儀、柳一元、左富親自帶著李青山等人趕到沙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