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229章 摸索(1/3)

    黃宗羲和柳一元的觀念,從一開始就不同。

    黃宗羲主張的是徹底推翻帝製,他認為封建皇帝是萬惡之源。隻有推翻了帝製,才能徹底解放民眾,才能把國家還給人民。

    而柳一元的觀念是,在民智未能徹底開啟之前,邁進的步伐不妨小一些,以免國家出現混亂甚至是分裂。

    當前的目標,應該放在解放勞動力上。

    如果要給他們的觀念做一個準確定位的話,那麽就是一個激進、一個保守。

    激進未必就是好事,保守也未必就是壞事。

    最起碼從左夢庚的角度來講,他還無法判斷這兩種觀念哪個更好。

    政治上,他就是一個學習中的小白。

    繼承的記憶裏雖然有一些相關方麵的知識,但還不足以支撐他在相關領域內一言九鼎,折服所有的人。

    因此這樣的辯論很有必要,能夠厘清陣營內部的思想,最終達成妥協和統一,也就能夠成為最符合時下的政治理念。

    同時他也注意到,黃宗羲和柳一元兩個團體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的理念差距,也許並不隻是思想問題,而是關乎他們自身的利益。

    站在黃宗羲這一邊支持徹底廢除帝製的,黃宗羲、周遊是封建舊王朝的受害者,天生對封建帝製敵視。

    王秀芹是飽受壓迫的婦女和百姓,在這裏充分享受到了足夠的尊重和權益後,最怕的就是失去這些。

    陳芷、蔣巍、王昀等人雖然是士人,但卻在舊製度下飽受摧殘。不但沒能享受到好處,反而九死一生。

    充分的反思下,也讓他們對封建帝製沒有任何好感。

    他們不但反對封建帝製,甚至對儒家也有一定的反思。

    左榮、左永等人則是家奴出身,在這裏擁有了完整的人格,對這個成果無比珍惜,因此也成為了推翻封建帝製的強烈擁護者。

    而在柳一元這一邊的,則是臨清各大家族、李邦華、黃道周、黨還醇等富貴階層。

    他們並沒有迫切的生存壓力,自然對封建帝製也就沒有那麽的仇視。

    他們更加看重的,是通過解放百姓得來的勞動力,轉化為他們攫取財富的工具。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反而會在一定的程度上支持帝製。

    因為在帝製之下,他們會成為新興的權貴階層,會在新政權下掌握更多的生產資料。

    如果左夢庚深受記憶影響的話,那麽肯定會無條件站在黃宗羲這一邊,將舊社會的一切都徹底打爛。

    但他擁有自身完整的靈魂。

    在這個靈魂之下,他還是那個武將之子,出身富貴,並不具備徹徹底底的革命精神。

    從許多方麵講,左夢庚在利益方麵和柳一元這一邊更加密切。

    而且陣營發展至今,也明確能夠看到,這些大族、官僚提供的幫助非常巨大,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還僅僅隻是臨清一地,未來麵向全國進軍的時候,類似的矛盾肯定會更多。

    如果把這部分人都推到對立麵去,那麽肯定會步履維艱,舉目皆敵,失敗的可能性大增。

    這是現實的考量,讓左夢庚不得不去權衡。

    而且有一點柳一元說的很對,當今的民智確實不足,使得政體沒辦法一下子躍進太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