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118章 根源【補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萬賞加更】(1/3)

    很多人都將毛文龍的死,歸於他和袁崇煥的矛盾。

    更有甚者,認為他有投降後金的傾向,所以才招致殺身之禍。

    而在左夢庚看來,毛文龍的死,其實早已注定。

    如果要給他的死因做一個概括的話,那麽就是……

    他在軍事上的失敗,讓經濟上的問題無限放大,政治上失去作用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真要追溯毛文龍悲劇的源頭,或者包括袁崇煥的悲劇源頭,還要從孫承宗和袁可立的離職說起。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毫無疑問,正是天啟皇帝和閹黨。

    薩爾滸之後,明廷在遼東節節敗退,沈陽、遼陽、廣寧先後丟失,隻剩下遼西走廊一塊狹長地帶。

    在這個時候,為了挽回局勢,天啟皇帝派出了自己的老師孫承宗主政遼東。

    鑒於明軍已無力再戰的局麵,孫承宗製定了一個詳細而穩妥的計劃。

    通過建立完整的防禦體係,穩住遼東局勢的同時,編練可用的軍隊,伺機反攻。

    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寧錦防線。

    說穿了,孫承宗在遼東期間就做了兩件事。

    築城抵禦後金的進攻,練兵準備反擊。

    因他主政遼東期間素無戰績,後世不少人以此來黑他沒有能力。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也是史書語焉不詳的地方。

    那就是在這個寧錦防線之外,其實孫承宗製定了一個涉及範圍非常廣的對後金的圍困計劃。

    孫承宗的龐大戰略,得到了兩個人的大力支持。

    一個是登萊巡撫袁可立,一個是天津巡撫李邦華。

    孫承宗的具體戰略是這樣的……

    他在遼西,正麵牽製後金,不給後金可趁之機。

    李邦華在天津,起中間橋梁作用,勾連遼東和登萊。

    袁可立在登萊,主要負責支援毛文龍和朝鮮。

    除此之外,聯係察哈爾部林丹汗、東蒙古各部和殘餘的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從另外的方向對後金進行戰略圍困。

    為了將林丹汗和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拉入這個陣營裏,孫承宗啟用了一個人負責奔走。

    這個人就是左都督、撫夷總兵王世忠。

    王世忠何許人呢?

    其並非漢人,而是海西女真哈達部酋長孟格布祿次子。

    萬曆二十七年,努爾哈赤攻破哈達城,哈達部覆滅。

    年僅八、九歲的王世忠跟隨家人來到了大明。

    也不知道為何,萬曆皇帝就看上了他,親自撫養在皇宮裏。

    因為遼東局勢日益危急,孫承宗決定利用王世忠的身份,團結林丹汗和海西女真殘部、野人女真一起對付後金。

    林丹汗妻子蘇泰大福晉是王世忠的侄女,靠著這個身份,王世忠成為了聯係多方勢力的中間人,並且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左夢庚為何對此事如此清楚呢?

    因為原來的曆史上,王世忠的女兒就是他的妻子。

    而王世忠也在左夢庚降清一事上,起到了引薦的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