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藝術家

941 大刀闊斧(2/2)

    觀眾們看著人氣榜單順位挑選自己的觀影對象,進而產生一種困境,人氣榜單前三名的作品似乎人人都看了,如果自己不看是否落後於潮流,但如果自己看了之後卻不喜歡又應該如何回應?

    製作團隊也同樣如此,為了進入人氣榜單絞盡腦汁,以至於根本沒有心思放在創作本身上,而是持續不斷地刷榜刷分,本末倒置地關注錯誤重點,進而破壞市場。

    長此以往,這也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一方麵,所有人在創作的時候都以榜單為對象,作品同質化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創作意識被流量操控。

    另一方麵,審美取向也將漸漸同質化,以至於本來就缺少生存空間的獨特作品們,進一步被擠壓到角落。

    那麽,最後呢?

    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即使是陸潛也不能,他也不知道如此惡性循環最後到底會通往一個什麽結局。

    但是,陸潛能夠確定一點,“解除好友”和“突襲”這樣的作品就將沒有生存空間,就好像當初院線不相信這些作品能夠成功一樣,榜單和流量導致的“主流性”,將會越來越流水線化、標準化、模式化。

    這也是陸潛一直在避免的。

    所以,回聲做出了這樣大刀闊斧的嚐試。

    當然,不是說榜單和評分不重要,而是說這些參考因素不應該搶走作品本身的重量。

    從如此角度來看,回聲的做法就值得推崇——

    弱化,而不是取消。

    也就是說,隻要觀眾願意,他們依舊可以看到榜單,通過榜單來尋找觀影對象,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標準。

    形成相對應的是,回聲推出了“每周推薦”選項。

    不久之後,回聲依舊沒有針對話題做出任何回應,卻公布了“每周推薦”的運行方式,真正用意不言而喻。

    “每周推薦”,借鑒了三大電影節的評審團模式以及“電影手冊”的編輯模式,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嚐試。

    回聲編輯團隊一共擁有十五位成員,分為三個團隊。

    每個團隊將輪流負責一個月的“每周推薦”,也就是四期到五期內容,三個月一個輪回,最主要就是為了確保多樣性。

    不同編輯團隊的不同審美,源源不斷地迸發靈感,對藝術進行不同解讀和賞析,持續帶給用戶全新體驗。

    同時,回聲還公布了編輯團隊所有成員的身份和履曆,完全透明——

    其中,有資深的專業影評人、有電影製作團隊的業內人士、有電影專業的大學教授、有純粹的電影愛好者、有剛剛進入美術專業的大一新生。

    等等等等。

    大部分人,全部都是兼職做這份工作;並且回聲表示,這些編輯團隊不是一成不變的,包括三位主編在內,也可能隨時更換,避免蘭川記者協會的事情發生,確保編輯團隊的靈感能夠一直保證活力。

    越研究,就越新奇,再次展現回聲的野心。

    流媒體平台在原創內容方麵投入大量資金,這是可以預期的;但回聲在內容之外,對審美體係投入大量精力和資金,這無疑是破天荒的。

    方方麵麵都能夠看得出來,回聲,正在試圖走出一條不同尋常路!

    。您提供大神七七家d貓貓的災難藝術家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