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藝術家

758 不同挑戰(1/2)

    棚設和實拍的差距,是非常清晰也非常明確的。

    鏡頭調度、畫麵設計、光線運用、空間運用、演員表演等等細節,全部都有著巨大區別,整個劇組的方方麵麵都是不同的。

    顯然,實地拍攝所傳遞出來的真實感之外,創作力和電影感也都是截然不同的,因為劇組的創作空間就截然不同。

    但是,為什麽棚設還是如此流行呢?甚至越來越多電影都紛紛選擇棚設呢?

    答案很簡單,卻也很複雜:

    利益至上。

    棚設電影可以流水線製作,並且保持相對穩定的質量,也許它們無法做到八十分九十分,但保證六十分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實拍電影卻不能,影響的因素著實太多太多,優秀的電影可以到九十分,糟糕的電影卻也可能隻有三十分。

    在利益驅使下,金字塔頂尖的大公司們到底會如何選擇,不言而已。

    當然,這並不是唯一原因,除此之外,整個電影行業越來越商業化、拍攝製作團隊越來越固定化、人們越來越貪圖便捷輕鬆、電影創作靈感越來越缺少生存空間等等影響因素的存在,也是不容忽視的。

    陸潛對拍攝模版電影沒有興趣——

    神奇影業的模版電影已經太多太多,多陸潛一個不多、少陸潛一個不少,他著實沒有必要再去湊熱鬧了。

    而且說句實話,陸潛拍攝行活的模版電影,未必就比那些導演更加出色,畢竟他不是專業學院出身的。

    陸潛拍攝的,就必須是貼上個人標簽的“陸潛電影”,這也是藍鯨影業介入“死侍”合作拍攝的根本原因。

    特別是“死侍”這樣依靠嘴炮貫穿始終的小體量作品,這也意味著他們不能通過大量爆炸的狂轟亂炸來刺激腎上腺素,那麽每一次打鬥場麵的出現,就必須盡可能做到完美,實景拍攝是陸潛的一點點堅持。

    如何充分運用預算,如何充分調動場麵,經過“突襲”的考驗,陸潛有自己的心得,而這次他需要更加“貪心”一些。

    當然,不可能百分之百實景,因為他們不能真的炸毀一座橋或者一棟樓。

    所以,陸潛構思著,應該是實景搭配布景建設,然後再輔佐後期電腦特效,呈現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死侍”的拍攝製作,還沒有進入執行階段,陸潛就能夠深深感受到“大型劇組”的意義了:

    不僅僅是投資成本的增加和工作人員的增加而已。

    同時還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合作協調過程,越是大投資的項目,也就意味著需要動員到更多資源才能夠完成拍攝,而為了調動這些資源,自然而然就需要更多不同部門的協調合作,事情也就變得複雜起來。

    為了確保“死侍”的拍攝能夠順利進行,前期籌備階段,陸潛就必須展開全盤布局,將整部電影的拍攝工作在腦海裏梳理清楚。

    現在,陸潛就正在設計整個場景建設,通過模型的方式,隨時可以調整,等待建設完畢,再邀請洪元和他們前來勘查模型,設計出相對應的武打動作——

    如果不滿意,或者需要補充的話,模型隨時都可以跟上。

    當然,這也是陸潛自己第一次嚐試,他也有著諸多不確定的事情。

    以前,電腦技術並不發達,許多導演都是動手達人,自己卷起袖子上陣,搭建建築模型的事情非常普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