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藝術家

106 動作電影(1/2)

    “突襲”,成功了嗎?

    毋庸置疑,電影在影迷之中聲名大噪、廣為流傳,成功喚醒了人們對經典動作類型電影的喜愛和懷念。

    電影的亮點就在於,簡單、幹脆、利落、直接,真正將動作類型電影的特點發揚光大,足夠暴力也足夠血腥,骨頭斷裂、血液飛濺、招招致命的炸裂聲響是具有強大視覺和聽覺衝擊力的。

    但是,“突襲”真的成功了嗎?

    全球票房九百萬美元,遠遠沒有想象中的大爆特爆,當然,相較於一百萬美元的製作成本來說還是賺錢了的,然而,電影的票房潛力顯然沒有完全挖掘出來。

    語言,這肯定是一個因素,印度尼西亞語對於全球範圍的觀眾來說,還是太過陌生,這就已經限製了太多。

    除此之外,燈光和攝像也是關鍵。

    在陸潛看來,導演加雷斯選擇手持攝像機,製造出堪比紀錄片的第一視角,真實感爆表,這無疑是成功的,但攝影師本身的能力限製,導致鏡頭太過搖晃,燈光太過模糊,反而影響了觀眾的代入感。

    雖然“解除好友”和“突襲”都選擇了類似紀錄片的視角,但這是兩回事。

    “突襲”的手持攝像機是第三視角,扮演第一視角的功能;同時,鏡頭始終是處於運動狀態的,這也意味著,路線設計、畫麵構圖、場麵調度和燈光運用,這全部都是考驗導演能力的關鍵——電影效果的背後是整個製作團隊經過無數次排練和策劃的結果。

    加雷斯做得不錯,但距離頂尖還有一段落差。

    正是因為如此,劇本層麵,陸潛不需要花費太多功夫,但導演層麵,他卻有很多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而且,選擇“突襲”,這無疑是最適合陸潛的一個方案。

    一方麵,延續紀錄片的風格,但切換為手持攝影;另一方麵,從驚悚電影跳到動作電影,軌道轉換並不巨大,卻能夠一步步地展示自己不同層麵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做出一些創新嚐試,卻又不會步子太大而扯到那什麽什麽。

    當然,最重要的是,靈感如泉湧。

    結束“湯臣有話說”的節目錄製之後,陸潛就投入劇本和分鏡頭腳本的創作,前前後後不到兩周時間就已經全部完成,躍躍欲試地想要進入劇組,再次開工。

    這種期待和激動,才是拍攝電影最動人的部分。

    紀敘認認真真看了看劇本框架,然後又翻看了一下分鏡頭腳本,抬頭看向了陸潛。

    “……又是一棟大樓?阿潛,我以為你準備大手筆揮霍一次呢。”

    果然製片人就是製片人,關注焦點和導演截然不同。

    陸潛根本就沒有注意到,“突襲”的拍攝場地也是在一幢大樓裏,和“解除好友”一樣,這也意味著方便劇組省錢。

    其實,“突襲”確實是小成本項目,根據陸潛的預估,大約在七百萬到一千萬左右,就能夠完成拍攝。

    也就是說,根本不需要動用他們自己的票房分紅收益,隻需要將“解除好友2”的續集版權成功賣給七洋傳媒,就已經足夠完成“突襲”的拍攝製作了,甚至還能夠有盈餘,投入後期的宣傳。

    真心經濟實惠。

    紀敘還以為,他們收到票房分紅之後,陸潛會想要拍攝一部投資五億十億的大作品呢。

    陸潛之前還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經過紀敘提醒,認真想了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