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藝術家

029 後期製作(2/2)

    陸潛也沒有藏著掖著,聳了聳肩,輕描淡寫地給出一個答案,“我隻是告訴她,她應該專注自己的事業,她可以擁有光明的未來,沒有必要走捷徑。”

    但陸潛的回答,誰都不相信。

    於是,這也成為“解除好友”劇組的一個謎題,始終沒有人能夠知曉真相。

    除了夏穎佳的小小插曲之外,劇組的拍攝工作一切順利,即使遇到問題,溝通與協調總是能夠及時解決問題,短短三周時間就結束了所有拍攝,成功殺青。

    對於紀敘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拍攝周期比預期要短,足足提前一周結束,這也意味著租賃場地的費用能夠節省下來。

    劇組不僅不需要擔心資金短缺,而且現有資金還能夠有所剩餘,支持後續工作的展開,這著實是再好不過了。

    一項艱苦的工作結束了,然後另一項艱苦的工作又開始了——準確來說,應該是一項更艱苦的工作。

    在陸潛所熟知的平行世界裏,“解除好友”的拍攝周期也就是一周左右,但後期剪輯製作卻足足耗時一年多。

    為什麽?

    其實,原因很簡單。

    那個劇組是按照傳統電影拍攝模式進行的,也就是六個角色的鏡頭,全部分開獨立拍攝,然後通過後期剪輯完成拚接組合。

    在拍攝的時候,因為不需要多鏡頭的調度和拍攝,演員隻需要麵對電腦前置鏡頭完成表演就可以了,再加上偽紀錄片的拍攝方式,燈光和音效都比較粗糙,整個進程非常快,三下五除二就已經完成片場工作。

    但後期剪輯卻是一個麻煩。

    六個角色也就意味著成千上萬個鏡頭,而所有角色的台詞與表演全部需要交織在一起,在同一個時間線上形成呼應,而且還要盡可能避免穿幫鏡頭,這也使得剪輯工作非常繁瑣,如同將一團打結的毛線慢慢梳理出一個清晰的思路——而且不能扯斷毛線。

    單單尋找鏡頭內容的準確時間線,就足以令人崩潰了。

    麵對龐大的素材庫,劇組前後花費了一年多時間才完成組織與編輯,體力和精力的消耗遠遠超過了拍攝本身。

    由此可見,後期製作確實是一個難題。

    但是陸潛的劇組卻改變了拍攝方式,運用大量彩排時間來完成協作,六個角色的鏡頭同時進行拍攝,盡管拍攝現場的掌控麵臨錯綜複雜的挑戰,但至少時間線是清晰明了的,剪輯點的切入和銜接也就簡單了許多。

    換而言之,增加中期工作的份量,是為了更加高效地組織後期工作的進行。

    一部電影的製作,應該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個環節。

    前期工作,包括劇本、選角、勘景、布景、造型等等,也就是搭建電影的框架。

    中期工作,包括燈光、照明、音響、表演、攝影等等,也就是填充電影的內容。

    後期工作,包括配樂、剪輯、特效、音效、渲染等等,也就是構造電影的形式。

    對於劇組主要工作人員來說,片場殺青,也就意味著工作結束,但對於電影來說,工作隻完成了三分之二。

    最後三分之一,同樣重要。

    那麽,準確來說,後期到底是什麽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