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藝術家

012 所謂電影(1/2)

    “談好了,如果你是說電影的話。”

    陸潛那雲淡風輕的聲音傳過來,蘇子一意識到自己的悄悄話已經被聽到,連忙誇張地挺直腰杆打開胸膛。

    “好呀好呀,那就再好不過了,我們終於可以開工了。”

    蘇子一是陸潛在綜藝節目拍攝現場認識的一個小夥伴。

    明明是懷抱著電影夢想的燈光師,卻因為電影劇組的實習工作無法維持生計,而不得不在不同綜藝節目、電視劇現場打零工來維持生計。

    許多普通觀眾對於電影往往有這樣一個誤解,那就是電影是“講故事”的,所以,導演也就是講故事的,以至於他們沒有辦法分辨導演和編劇的區別,同樣也沒有辦法分辨電視劇和電影的區別。

    行業內部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戲劇是演員的藝術,而電影則是導演的藝術。

    什麽意思?

    戲劇,觀眾近距離觀看舞台,感受的是演員表演力量的撲麵而來,考驗的是演員現場表演的深厚功底。特別是許多戲劇,台詞非常密集,觀眾往往很難立刻進入故事,因此觀眾欣賞的,就是演員的魅力。

    電視劇,篇幅足夠,承載的是人物命運和故事興衰,觀眾想要觀看劇情,跟隨著角色品嚐酸甜苦辣。編劇也就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可以說是整部劇集質量的核心關鍵,許多經典劇集的編劇往往都是一個團隊。

    電影,置身於電影院裏則需要感受大屏幕的光影效果,畫麵、光線、色彩、音響所營造出來的世界。故事很重要,但如何講述故事、呈現故事更加重要,導演就是站在幕後掌控全局的獨一無二存在。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Martin-Scorsese)才會吐槽說,漫威不是電影(ema)。

    在這裏,斯科塞斯所說的是“電影院觀看電影所感受到的光影魅力”,運鏡、剪輯、構圖、調度所展現出來的獨特魅力。

    當然,“漫威電影”擁有無數愛好者,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係列電影卻更像電視劇,主打的是角色魅力,的確沒有“電影感”。

    那麽,電影感到底應該如何營造呢?

    燈光、攝影、服裝、布景,這些是基礎;鏡頭調度、畫麵剪輯、音響效果,這些是框架;演員和劇本則是血肉,全部在導演的腦海裏完成結構整合,如同藝術品一般整合起來——

    其實,電影感與是否深奧、是否深刻、是否能夠引發反思、是否具備藝術價值,從來都沒有關係,哪怕是爆米花商業電影,也同樣可以具備電影感的,比如“阿凡達”。

    導演,扮演的就是這樣的角色,一部優秀的電影,從來就不僅僅是關於故事和表演的。

    然而,製作出一部真正具有“電影感”的作品,從來就不容易。

    因為追逐票房和利益,製片人往往更加重視大牌演員或者頂尖導演,忽略攝影師、布景師、造型師、剪輯師以及其他幕後團隊的重要性,其中,燈光師也很少很少得到相對應的稱讚,甚至直接草草歸納到攝影組,沒有給予相對應的單獨位置。

    其實,一名優秀的燈光師,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簡單舉例,一位演員在不化妝的情況下,燈光師依舊能夠通過打光,掩飾演員的缺點,呈現出最好的輪廓;又或者,不同場景不同狀況采用不同燈光,對於觀眾的心理暗示代入感,都能夠製造出不同效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