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藝術家

009 框架調整(1/2)

    在成熟的電影市場裏,閱片無數的觀眾越來越挑剔,打破觀眾預期也越來越困難,稍稍不注意就可能陷入千篇一律的窠臼,難免令人失望;但反過來,如果能夠在數不勝數的老套之中詮釋出一點新意,那麽就能夠脫穎而出。

    對於陸潛來說,這一份“新穎”,就已經價值千金,確保電影不會砸到水裏也沒有一點聲音。

    但是,選擇“解除好友”,並不意味著陸潛會按部就班地生搬硬套——

    改變,也勢在必行。

    陸潛希望能夠打造出自己風格的“解除好友”,同時也希望能夠打造出一部不僅隻有新鮮感還有真正高質量的“解除好友”。

    站在陸潛的主觀立場上進行客觀分析,“解除好友”的問題在哪裏呢?

    首先,劇本。

    電影的前半段無疑是出色的,懸念和驚悚的營造循序漸進,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慢慢深入故事,但進入後半段卻陷入窠臼,主要問題體現在兩點:

    一是,後半段的故事展開太過俗套,簡單來說,私人聊天室裏的六個人,每個人都曾經或直接或間接地參與過針對勞拉的“校園霸淩”,他們都是勞拉早早結束自己生命的劊子手,就好像“十三個原因”一樣。

    一是,收官部分無法自圓其說,前麵製造出來的詭異事件太過離譜,用常理已經沒有辦法給出合理解釋,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地全部推給了鬼神,仿佛一切都是科學無法解釋的情況,再離譜也沒有問題。

    在陸潛看來,前者沒有問題。

    俗套歸俗套,但“人人都在說謊”、“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主題永遠不會過時,“解除好友”是2014年上映的,然後2017年的劇集“十三個原因”講述了同樣的校園霸淩主題,也還是取得了巨大成功。

    所以,俗套不是問題,如何呈現才是。

    後者則問題多多。

    倒不是說驚悚電影探討鬼神問題就顯得老套,曆史上相關主題的經典驚悚電影數不勝數,就好像“魔女嘉莉”一樣,即使半個世紀過去,電影結束之際那隻巨手的橫空出世也依舊具有震撼力。

    而是說電影沒有給予任何鋪墊和線索,就這樣蠻不講理、稀裏糊塗地推給鬼神,這就讓觀眾大翻白眼了——前麵九十分鍾一直在講科學講道理,最後一分鍾就突然全部莫名其妙地推翻?

    這不叫反轉,而是耍賴。

    當電影結束的時候,糟糕透頂的結局也就嚴重影響了電影印象——反過來,一個精彩絕倫的結尾則能夠為電影加分。

    要麽,在故事的前半部分給予相關鋪墊,營造出相關氛圍,神秘氣息的指引讓觀眾做好心理準備。

    要麽,結局無法自圓其說的話,就不要給出答案,而是保持神秘地留下一個問號,給出一個開放式結局,讓觀眾破口大罵也讓觀眾猜測不已。

    陸潛覺得,第二個選項非常可行,說不定還能為續集埋下伏筆。

    其次,導演。

    驚悚電影裏最經典也最簡單的驚嚇手法,就是“跳躍式驚嚇(Jump-Scare)”。

    也就是毫無預警地突然蹦出一個東西或者閃爍一下、聲音突然變大、爆炸、坍塌等等,又或者是背後有人拍打肩膀、耳邊突然傳來呢喃、脖子突然感受到呼吸等等,諸如此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